斜切
和沖鋒、轉向、撤退一樣,都是定邊軍日常最基本的訓練項目。
但若是到了隊長和曲長,會加上一項,目測
臧空的九曲,葉歡的十二隊,都在向著對方的方向飛奔,他們會在西涼軍陣前交叉而過。
目的何在
很簡單,拉大空間,增加速度,最終的目的則是提升“飛射”的威力。
看看九曲和十二隊的沖擊隊形,此刻又有了明顯的變化。
他們分成拉開六十步的距離的五個隊形,似乎一條長蛇被斬成了五段。
“全軍舉盾,防敵騎射。”西涼陣上,一將面沉如水的喊道。
徐榮葉歡沒有猜錯,董卓命令斷后的大將果然是他
看見定邊軍如此的陣型變換,別人或許不知道要干什么但徐榮絕不在其列。
司隸幾番血戰,他對定邊軍的戰法是有很深了解的,事后更下了無數的功夫研究。
分開六十步的距離要干什么徐榮知道那個距離恰恰能保證九曲和十二隊能夠毫不降速的在他面前交叉而過,與之同時,定邊軍的飛射會毫不留情的到來。
事實正是如此,葉歡一馬當先到達交叉點,十二隊士卒齊齊舉弓,將箭矢灑向徐榮前陣。他們一過,臧空率領的第一隊飛快接上,依舊是一輪飛射
十二隊的第二隊跟在臧空之后,九曲的第二隊跟在十二隊的第二陣之后,兩軍的交叉因為之前拉開的距離沒有任何速度上的損耗,反而拉大攻擊面,更添飛射威力。
和定邊軍對戰帶上盾牌,是徐榮、華雄、樊稠包括呂布在內的眾將共同的認知。西涼軍也不是沒有精于騎射之人,可他們的“精”在定邊面前,就有不小差距了。
射術只是其一,騎弓亦是要點,但最為重要的還是配合。
司隸的山口之戰,當張海龍和洪彪的三曲六曲打出交叉配合之時,毫不夸張的說,刷新了徐榮對騎兵戰法的認知。曲與曲之間的配合,他從未想過能精妙如此。
“定邊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帶著困惑,徐榮和樊稠在事后做出了很多演練。
但西涼鐵騎做不到,或者說一年之內無法做到。即使在訓練之中,他們的交叉要么無法精準把握時機,要么就無法獲得足夠的沖擊速度,稍有不慎,更是自相擁塞。
“定邊此法是多年苦練而成,而且他們的每一個騎兵隊隊長,什長,對此戰術都能領會其中真諦,這才有戰陣之上的天衣無縫”華雄的論斷獲得了眾人的認可。
“六,五,四、三”看著前方的對戰,徐晃不斷在心中默數著,太原營還在保持著方才的速度前沖,他們的陣型和對面徐榮近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