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決斷是正確的,但卻并未能完全說服曹操,后者還在猶豫。希望可以做出完美的應對,無所不備,未必無所不寡。
當年偉人讀三國,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但也曾說過,曹孟德這個人,是假眾人,真主意。意思就是,他心中會早有答案。
有人說出來了,我順勢而為,自己能聽進去建言,心胸不凡。但若是沒人能說出來,那么大概率,我得遵從自己的本心。
偉人的六字點評,應該說不是貶低。似曹操這樣的雄主,沒有自己的見解,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反倒是奇怪了。
于是乎,曹操猶豫了一夜,掂量種種可能,直到第二天早上,他采用了荀彧的辦法。仔細思索之后,荀文若之言,乃真知灼見。
但這一夜,卻給了甘寧極大的機會,蛟龍軍展開,完成部署。一夜多久?四個時辰,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近乎貽誤戰機。
是曹操的錯,還是荀彧的錯?說錯,可能對二人過于苛責。他們的對
手是葉歡,定邊軍對戰爭,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理解。
把位置換過來,變成葉歡和賈詡,會不會還是有這種情形出現?
葉歡不敢保證自己不會似曹操那般多疑,早在當年討伐黃巾之時,高順就對朱中郎說過,葉將軍用兵,是最為謹慎的。
很多人看過他的過往戰績,會覺得他喜歡出奇弄險,其實是假象。
不過把荀彧換做賈詡,后者就不會等上一夜,葉歡不決定,賈詡敢幫他決定。你考慮吧,我先安排,所有的責任,我扛。
這一點,在當年王允董承與葉歡的朝中之爭,表達的極為明顯。賈屠夫的稱號,就是這么來的,賈詡做好了一切準備。
性命,名節,在他眼中,都比不過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
葉歡何幸?能得毒士如此回報?原本時空之中,赤壁和漢中兩次進言失敗之后,賈詡便一直韜光養晦,直到曹丕才小試牛刀。
最后活了七十六歲,得以善終,子孫也位居高官,家族興隆。
論智謀,荀彧可能不在賈詡之下,但若論主公對之的信任,葉歡卻要勝過曹操。對賈詡,他是沒有半點的懷疑。
且賈詡在定邊軍中的地位,要遠勝荀彧。從典韋到張遼,張飛高順,誰敢不聽軍師將令,這幾年,他是一直讓郭嘉發揮的。
揚人抑己,亦更顯他為人的風度。其實在與葉歡目標相合的那一刻,賈詡早已不在乎了,現在能讓他在意的,只有一件事……
這件事,做起來也很是危險,稍有不慎,不但性命堪憂,還會背上罵名。且對于臣子而言,亦是極為犯忌諱的。
但即便如此,還有很多人追隨賈詡,除了有共同的目標之外。毒士沒有謀劃不成之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