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一線之差,給了襄陽一絲喘息之機。
劉表是個優柔寡斷之人嗎?你要去問葉歡,答案肯定不是。
一個能單騎入荊州,平定所有宗賊的人,不僅殺伐決斷,還饒有謀略。只不過,人與人怕的就是對比,倘若比曹操的話。
那不但劉表,就是葉歡自己,也不會認為他比曹孟德強。今日的巨大優勢是怎么來的,葉大將軍是有非常清醒的認知的。
無可比擬的家世,九龍玉佩,加上穿越者的先知先覺,都是重要因素。葉歡從來都不會覺得,在爭天下上,他比曹劉更具雄才。
當然,這些話,你在葉大將軍嘴里,是永遠聽不見的。有了自己的穿越,對曹操劉備以及一眾諸侯而言,絕不公平。
沒有決斷,沒有決斷劉表就不會將荊州大軍的指揮權交給蔡瑁,讓他主動出擊,而放棄了陷陣名將,高順給的建議。
決斷是有的,但料敵并不清,他和蔡瑁,都錯誤估計了曹軍的真正戰力。這才是荊州一戰的敗因,與定邊軍也脫不開干系。
之前無論是董卓還是曹操,袁術也好袁紹也罷,定邊軍都能在戰場上正面相對之時占據優勢,便顯得曹軍的實力……
蔡瑁見過陷陣、見過飛虎,見過飛云,知道定邊訓練的先進和裝備的精良。這些,葉歡也并未對劉表隱瞞,并幫他加強。
可惜,對一支強軍的認知,設若你沒有與之對戰過,永遠不可能知根知底。
在擁有同樣精良的裝備后,蔡將軍有些飄了。
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定邊軍是強,可我荊州軍也在追趕。曹軍精銳,在陷陣飛虎等定邊主力面前,又何能為強?
壞,就壞在這里了。蔡瑁的判斷,荊州軍肯定不如定邊軍,也不如曹軍,但實力的差距并不大,雙方可以一戰!
主帥的判斷,影響全軍,當日出征之時,上下士氣高昂,軍威雄壯。在蔡瑁眼中,只要自己夠謹慎,一擊不中,立刻撤退。
他也不是完全不在意高順的建議,但身為戰將,誰不渴望著,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打出屬于自己的名聲?機會亦是難得。
葉歡說過,蔡瑁是良將,少說了兩個字,水軍良將。用之與步軍,當然也不是無能,但作為三軍主帥,負擔就有點重了。
后世有句話,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與樂進李典等人的初次交鋒,蔡將軍的想像更進一步,曹軍果然有些準備不足。
他們沒想到自己有如此決斷,率軍斷然出擊,以至于倉促應對,連戰連敗。而勝利,可以無限加強信心,亦能蒙蔽雙眼。
樂進在此戰之中,最優秀的一點,就是牢牢把握住了蔡瑁的心理狀態。而這些,恰恰也是他在與定邊軍交戰中,總結而出的。
當蔡瑁和荊州軍的信心漲到頂點之際,打擊隨之而來,敵人在一瞬間,變得比之前強大了兩倍,且還占據地利之優。
潰敗,就在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