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敗,兵家常事,沒有人能常勝不敗。
敗而不餒,是為將者的優秀素質,卻要與戰陣經驗相關。
將才,也是要通過不斷地實戰鍛煉出來的,且定要有苦戰,惡戰!似邱澤,郝昭、徐盛,主將會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機會。
這一切,蔡瑁并不具備,如果說一開始他有點飄的話,那么在經歷失敗之后,信心遭受嚴重打擊,判斷力更隨之下降。
借西涼鐵騎剛剛慘敗回江陵之時,蔡瑁若是能整頓殘部,以襄陽城為憑借,對之發動攻擊,還可以說是敗中求勝之法。
這也是高順為之設計的戰術,可是,一敗失去信心,膽子也變小了。生怕之前的失敗再度重演,只能龜縮與襄陽防守。
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定邊軍身上,卻忘了,誰也不會料到,他敗的如此之慘,損失如此之大,且嚴重影響,三軍士氣。
且沒有高順的陷陣集團,葉信面對荊襄之處的曹軍,兵力并無優勢。強行推進,只會是并行險招,而雙方之間的距離……
消沉,只會讓形勢更加惡劣,沒有一絲的幫助。作為大漢最繁華的都市之一,襄陽,有著和東都相同的防守問題。
需要防守的戰線太長,需要參與的兵力太多,且荊州軍之前一敗,蔡瑁急于收縮,又失去了在城外機動,與城內配合的可能。
一方士氣低落,一方士氣高昂,且樂進李典都是沙場宿將。曹軍這幾年戰力的成長
,廣陵一戰,是得到所有人公認的。
曹軍還未到達襄陽城下之前,在高順眼中,此戰已經沒有勝算了。撤,是唯一的選擇,越早撤,荊州軍的戰力還能保存更多。
“使君,當下之局,襄陽不可守,守則必敗,使君要當機立斷,率眾而撤,順當率軍全力接應,長公子之處……”
“使君,別駕讓我給使君留下八百快馬,當要速速撤退。”
高順之言,暗影之語,讓劉表撤退的信心,逐漸堅定下來。他也知道,眼下是需要自己決斷之時了,任何猶豫,都是大害。
平心而論,撤軍襄陽,劉表是舍不得的,如此,等若不戰而將襄陽,交給敵軍。但理智告訴他,戰,結果只有失敗。
斟酌之后,劉表終于下定決心撤軍,整個襄陽城運作起來。
祖平在朱鎮的阻擊,為荊州軍贏得了一定的時間,與此同時,長公子葉信親自領軍,開始快速突進,高將軍軍令到了。
涼州騎八千精銳,全力以赴,葉信率軍突進,雖然尚有一段距離,對樂進李典而言,卻是很大的壓力,那可不是荊州軍。
涼州騎,設立在定邊四大騎軍之后,但身在涼州整編,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馬騰治下的安定,讓涼州也有了不小發展。
如果說,青州步卒,是大漢的最佳兵員的話,那么,騎軍一定屬于涼州。苦寒之地,養成了百姓彪悍的性格,強壯的身體。
但凡是涼州出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