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人共同的特點除了都戴著眼鏡之外,就是都還很年輕,丁志義還算正常,但是到了張立和唐華聰就不一樣了,兩人都只有三十七歲,是妥妥的八零后,再配合上學者打扮,看起來就只有三十出頭的樣子。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里來的小年輕呢。
這里面一部分有國內在這些領域里面科研血液比較年輕的原因,更多的原因還出在陳神身上。
這么多個項目之后,誰都知道進了陳神的項目就是來當工具人的,不管是什么領域大拿來了,都不可能跟得上這家伙的思維速度。
這樣一來,反正都是當工具人,那誰來好像都一樣,只要水平在一流水準就好。
所以這三個人才被選中了過來,剛好還可以鍛煉一下“年輕人”。
陳神聽著三人的介紹,點了點頭。
“那我們這個項目的第一次會議接下來就開始了。”
“陳總師,您說。”丁志義說道。
“我們現在先來明確一下分工吧。”
陳神把自己準備好的資料分發到三人的手上,一邊說道“其實這個項目在我看來并不是很難,我們完全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做出符合預期的成果。”
三人接過資料,聽著陳神的話,再看看紙張上面寫著的自己毫無頭緒的問題,都不由得相視一笑。
有點尷尬。
陳神沒有留意到這三個人之間的小互動,而是繼續說道“藏羚羊項目最大的難點在我看來,一是納米等離子脈沖推進單元的生產和組裝,二是等離子能源系統的設計。”
雖然暫時把核反應堆排除在外,但是能源和動力還是這架空天飛機最大的兩個問題。
“除了這兩個問題之外,其他的其實都不是什么大問題,以我們目前的技術都可以解決。”陳神看著三人說道。
另外三人手里抓著陳神剛剛給的資料,都點了點頭。
“下面我先明確一下各個小組的主要職責吧。”看著自己手里剩下的資料,把上面的話讀了出來。
“納米技術攻關組的任務是按照要求完成新型納米工藝的設計與生產組裝工作,我們的納米推進器和納米線路都交由你們負責。”
組長丁志義聽了,摸了下自己的鼻子,說道“納米線路我們倒是有信心,不過納米推進器就不一定了。”
“放心,我這邊已經有思路了。”陳神點了點自己的腦袋,示意里面已經有了主意。
說起來,在項目籌備階段,最讓他驚喜的就是國內的納米電纜技術了。
國內早在二十年前居然就已經可以實現200納米級別的納米電線了,近些年來更是實現了10納米直徑的同軸電纜,放到國際上也是一流的水準,并且此前還使用過跟系統思路相似的低溫化學合成法。
只不過這個同軸電纜是用在通信領域的,跟等離子推進器上面要用的不搭。
而納米電線又不符合推進器的要求標準。
不過有這個工藝基礎總是好的,在生產的時候能夠規避掉很多基礎問題。
陳神又看向等離子推進組長張立,“等離子推進組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納米推進器的設計和組裝,你們要跟納米小組保持深度交流,凡是他們在推進器原理上解決不了的問題都由你們負責。”
張立點頭表示自己明白。
雖然是納米推進器的生產和組裝主要是由丁志義領導的納米組負責,但是涉及到等離子推進器的功能問題,他們都是不會的,這個時候就要有專家頂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