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陳神提出來的納米等離子推進器原理他們也還在分析研究之中
至于最后一個。
陳神看向唐華聰,他是飛船本體技術組的組長,“你們小組負責的就是以往航天飛行器上面常見的技術,藏羚羊身上除了納米技術相關和推進器以外,剩下的不管是氣動外形還是材料設計還是生命維持系統都由你們來負責。”
“此外,等離子反應器系統的建設工作也交由你們跟進。”
這些技術可以說是傳統技術了,不管是哪些飛行器上天都少不了通信、電源、溫控、遙測、姿態控制等等一系列系統。
而這些技術里面又包含著不少需要國產化的部分,至少通信部分是肯定不能照搬的。
國內作為一個航天大國,設計一套傳統的飛船系統還是沒有問題的,等到以后他再把系統的技術跟設計出來的系統結合一下就好。
唐華聰也沒有意見,點頭應好。
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大概任務了。
這三個小組的任務難度都是差不多的,都要負責一些新技術新突破,要么是納米技術,要么是等離子推進技術,或者是新型等離子能源系統。
陳神又想了想,道“我們先寫一個目標吧。”
其他三人都看了過來,心里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和即視感。
這好像
陳神說道“這個項目雖然劃定的時間是五年,但是我估計用不了五年。”
藏羚羊又不用上微型核反應堆,五年時間的項目時間有點太奢侈了。
之所以劃五年,純粹就是航天局那邊太保守了,擔心這件事情完不成。
陳神之前自己做預期的時候僅僅只是一年而已。
“我們這個計劃可以分為兩步,無人和載人兩個階段。”
陳神隨手拿起紙筆,在紙上面寫了下來。
“這兩個階段都分為大氣層內飛行和太空飛行兩個小目標。”
“我們現在就先實現第一個目標吧,無人狀態下的大氣層飛行。”
這個目標說簡單點,就是指藏羚羊能在大氣層里面飛起來,這樣就算是完成目標了。
三人聽著,感覺這個畫面的即視感越來越強,好像快要跟他們聽說的那些場面重疊了。
果然,接下來就聽到陳神說“時間的話我們就定在五個月后完成吧。”
出現了
傳說中的趁著去投胎進度
五個月完成無人版本的藏羚羊號,這不是趕著去投胎是什么
三位組長相視一笑,都明智地選擇了不開口反駁。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做工具人更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