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鐵元素之后,由于聚變所需要的能量比起聚變反應輸出的能量還要多,完全是虧本生意。
所以一般到了這個時候,恒星的核聚變就會停止。
只有部分質量足夠巨大,引力也同樣強大的恒星,在這個時候會因為核聚變反應形成的對外的輻射壓減弱,從而導致恒星外層未參與核聚變的物質失去支撐。
平時恒星外層的物質都是在核聚變產生的輻射壓之下,才可以抵擋內核的巨大引力,只不過隨著聚變物質的減少,聚變反應的減弱,外層物質被引力捕獲是必然的結局。
這些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以極高的速度向著恒星內核飛去,形成引力坍縮現象,恒星外層物質直接轟擊中心的鐵核。
當這個撞擊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可以把鐵元素聚變虧損的那部分彌補過來后,即引力勢能轉化成熱能之后可以把鐵元素聚變所需要的溫度補足――
構成恒星內核的鐵元素才可以繼續聚變,生成更重的,如金銀一類的元素。
同時,恒星外層物質接觸內核之后,產生的劇烈反應所產生的反作用力會讓更外層的物質被大量噴發到宇宙中,這就是俗稱的超新星爆發。
由鐵核而引起的超新星爆發,在爆發之后剩下的內核就是中子星以及黑洞這種鼎鼎大名的存在
四舍五入一下,硅元素聚變作為鐵核的前提,勉強也可以算作是超新星爆發的守門員了。
所以論起技術難度和技術要求不一定就比人造蟲洞差到哪里去。
這段時間,陳神一直都有忙中偷閑,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學習一些核領域,特別是與核聚變相關的知識。
盡管在重核聚變面前肯定不夠看,但至少打好了基礎。
陳神打開技術詳情仔細起來,不時還在紙張上隨手做著筆記。
系統所推演的硅元素聚變關鍵在于廉價的點火方式,這一部分由電影中曾經出現過的火石來擔任。
只要把這個人造的大“石頭”放入啟動裝置中,它就可以在啟動的剎那,產生足以發生重聚變的溫度,就像一個打火機,推動聚變反應的進行。
火石啟動時的高溫會把它自身也一起熔毀,所以每一個火石都只能使用一次。
當發動機的聚變反應停止之后,只能重新再找一個新的火石來給聚變反應點火。
除此之外,就是那一條長長的高溫等離子體約束路徑。
以足夠廉價的方式啟動重核聚變之后,只要把等離子體約束夠一定的路徑,產生的能量覆蓋掉啟動的能量之后,這些難以約束的等離子體就可以當成炮彈發射出去了。
這里面等離子體約束路徑的長短是至關重要的。
按照系統給出來的數據,行星發動機的直徑一般有33公里和10公里兩個尺寸,等離子體的約束路徑就在這幾百平方公里的面積中上下迂回盤旋。
陳神本來是想算一下參數,看看能不能把發動機的功率和尺寸縮小的,畢竟那么巨大的發動機,想要建設起來實在困難。
但是看著看著,他突然就想到了一個問題。
“既然火石可以制造推動重核聚變的反應,那它為什么不可以用來推動輕核聚變的產生”
這一個思路就像一道閃電,從陳神的腦海傳到他的全身,以至于他感覺自己的身體都有點發麻。
為什么電影里不使用輕核聚變
不是做不到,而是在計算之后發現,只使用輕核聚變的話,哪怕把所有能燒的氘和氚都燒了,所產生的能量也根本不夠人類開著一萬個行星發動機,推著地球跑兩千五百年泊入新家園。
所以里面的人類只能放棄更容易的輕核聚變,轉而打起石頭的主意,也只有到處都是的石頭才耐得住兩千五百年的消耗了。
所以為了人類,只能委屈地球媽媽抽一下脂了。
這是現實限制,而不是里面的人天生就喜歡燒石頭。
但是電影是電影。
他陳神又不是活在電影里
干嘛還要跟著電影的思路跑
他在和諧平安穩定的繁華時代
干嘛還要燒石頭
這玩意一聽就不環保
火石產生的高溫既然能夠點燃硅的聚變反應,那理所應當也可以點燃氘和氚的聚變反應啊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