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大軍整裝出發。
孟元安面上一絲不茍地往北洲趕去,路上不敢隨意耽擱,心里卻在思考著該如何超越陳國公建功立業。
在他看來時機非常的重要,自己的出場必定是要恰到好處的。到的早了,解了陳國公的燃眉之急,讓他從容擊退柔夷,自己不過是錦上添花的送兵力的,得到的功勞有限;到的遲了,萬一陳國公抗敵不力柔夷破關而入,那自己也逃不了一個領軍不力延誤之罪,不但無功還會入罪;所以,他出場的時機最好是不早不晚,不能在陳國公有余力的時候提早趕到,也不能等到城破的時候,而是在關鍵時刻出現力挽狂瀾,在千鈞一發時候救北寧關安危,則大功定矣。
那時的柔夷和陳國公必定是兩敗俱傷,而他則兵強馬壯,不但能輕易擊退柔夷,還免了陳國公即將戰敗的危機,到時軍中誰為主誰為副就不好說了。
然而設想的很好,行程卻不由他控制,他能派人打聽好邊關消息,卻不能在路上耽擱,一日趕多少路都是有數的。
沒有足夠的理由,他必須在規定的日子里趕到北寧關,否則難免讓人起疑追究。
就在這一籌莫展間,大軍離著北洲越來越近,孟元安盡管心里急躁,面上還是不動聲色地按著行程辦事。
他同時還帶來了朝廷讓最為靠近北洲的兩個相鄰州府,秦州,相州出兵協助陳國公守關的圣旨,此刻就停在秦州,等著隊伍集結,整編好后再一起隨大軍出發。
旨意在路上就提前一步送達地方,孟元安倒不是不想借此拖延時間,可惜他不能給人落下一個無能的印象,以防成為日后別人攻訐他的把柄。
所以在他抵達秦州時,秦州的一萬軍隊已經準備好了,只等他檢驗過后就一切開拔出發。
看著恭恭敬敬等著他交界接收的秦州將領,孟元安微微一笑,接過兵冊道“辛苦李將軍了。只不過此番出征事關重大,我們對著的是兇狠善戰的柔夷人,連百戰百勝的陳國公都應對得吃力,何況我等。所以,本將絕不容許隊伍中有老弱病殘濫竽充數,也容不得任何人弄虛作假。”
秦州李將軍誠惶誠恐地道“不敢,末將等都是精心揀選的軍中最好的士兵,絕不敢敷衍了事,將軍如果不信的話,可以查驗一番。”
孟元安等的就是這句話。
他嚴肅的板起臉,一本正經地道“這是自然,要不然上了戰場不過是白白送命,更與戰事無益,愧對了陛下對本將的信任。”
孟元安發了話,李將軍自然遵從,戰戰兢兢地將隊伍排開,等著對方查看。
這么多人孟元安自然不能親自一一看過去,他請了李將軍坐下喝茶,查看的人自有副將安排。
這也算是正事,可是也只能拖得一時,兩萬人真有心半天就搞定了。
不過等看完確認無誤天色將晚,李將軍干脆請示是否在本地停留一晚,等明天再趕路。孟元安猶豫了一會,從善如流地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