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洪于,市場部總監
笑語旋即被掌聲淹沒,學校請來的各界人士都具有當段子手的潛力。
于洪偉把工牌塞回口袋,不緊不慢道“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回學校后我陷入了深度自閉中,期間隨便考了幾個證書,想著萬一以后找工作沒人要還能靠掛牌混口飯吃。”
“第二份工作是投資性質的,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我被外派到了那個讓我傷心又流淚的公司,不湊巧見到了該死的主任。”
“我開始接觸到保險的另一面,這顛覆了已有的認知。”
“又要引進兩個新概念,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兩者都是保險中介,但在定義上有著本質的不同。”
“簡單點來說,保險經紀人比保險代理人更高級,保險代理人就是我先前所從事的坑爹工作,網上的各種負面信息輿論,大多也跟保險代理人脫不了干系。”
“我腦子里又蹦出了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要以勝利者的姿態奏響凱歌,踢著六親不認的正步,給那些小瞧我的家伙們一點顏色看看。”
“于是我開始深度學習保險法,期間又被師兄坑去考了個莫名其妙的司法證和ca,然后我就成為了一名同時具備法律會計保險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從此踏上陽光大道。”
“學習雖好,但更要學以致用,我特地在原公司的競爭對手公司就職,只為了有朝一日能見他大廈將傾,盡管這里也有一大堆正能量滿滿的主任。”
“研究新政策,及時調整險種賠率,探索更多市場化的選擇搭配,這些是我每天工作的日常,顯然已經超出了經紀人的業務范疇。”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我有那么雕,對手下刻薄傲慢的主任排隊請我吃飯,向我打探最新的行情,上邊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第一個想到聯系的人也是我。”
“如今的我基本脫離了具體業務操作,只負責宏觀架構上的布局,未來的保險業將會越來越正規化,還請各位拭目以待。”
“老師,我有個困惑。”
提問的依然是女同學,教室里的男生比較內斂,有什么不懂的只會私底下交流,很少當面指出。
“請說。”于洪偉兩手撐在臺面上。
“早期的保險業由于很多壽險仍在存繳期,償還壓力小,請問你們是如何在償還期到來時降低風險平穩度過的。”
于洪偉認真聽完,答道“這個問題相當有技術含量,我國的保險業是在21世紀以后才逐步發展起來的,最初的壽險繳納主力人群是在30歲35歲左右,對應的償還期應當在30年代左右來臨。”
“以我所在的保險公司為例,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在1225左右,足以應付未來可能存在的償還風險。”
于洪偉圍繞投資收益具體展開,大體上是說現在的錢拿去投資,未來能賺到足夠的本息。
王旭對陳博說“他忘了提,30年代由于貿易對抗日益加劇,匯率波動劇烈,紙幣連續貶值,保險行業蹭了不少補貼扶持才挺過來。”
“原來如此。”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