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把手機調成靜音狀態扔到一邊,免得自己分神老是惦記。
詢單的老板不少,開出的價格也頗有吸引力,可眼下自己還有更要緊的事,畢竟補貼才是生活費的大頭,這項穩定收入不能丟了。
補課填坑說難也不難,就是把整學期的內容復習一遍,然后參加考試取得60分以上,和平常的補考流程沒多大區別,稍微花花時間還是能過的。
陳博望著38g的打包學習資料,咬緊牙關擠出笑容安慰起自己說“沒事的,讀博的時候不都熬過來了么,當時還是全英教材呢,現在這點小兒科不足為懼。”
說不怕是假的,如今的網速如此迅雷,而且新增了8倍播放模式,只要你的腦容量跟得上老師的語速,一天啃完圖書館一層樓的片區典藏不是問題。
“我原來也上彈幕文化研習啊。”陳博發現自己上的課和老板要求的一模一樣,趕忙把手機撿了回來。
陳博把手機一個滑鏟送去了角落頭,香餑餑沒了,該進入認真狀態了。
“為什么彈幕文化只形成在東亞地區,更嚴格來說,是只形成在中日地區。”
“明明歐美的影視劇發展起步更早,理論上應該更具備形成彈幕文化的土壤,卻沒有種子生根發芽,本節課將為大家探討一下其中的奧秘。”
很久沒見過吐字如此清晰的老師,陳博欣慰的把倍速播放往上提,看看自己能適應到哪個檔位。
“5倍速,還行。”
陳博在保證聽課效率的前提下選擇了最優解,他放棄了屏幕自帶的筆記本記事功能,選擇了復古傳統的紙質記錄。
“首先,我們要知道漢字的優點,漢字的優點是什么,有同學知道嗎沒錯,是節省空間,單個字能表達的意思很多,在整句表述時可以壓縮句子的長度。”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印刷機、機械打字機時代,漢字在abc字母面前很吃虧。”
“舉個簡單的例子,寫字的話要寫24筆,15筆,uter只用10筆,差距比較突出。”
“活字印刷時代,中文至少需要準備幾千活字,英文只需要少數字母。活字印刷和機械打字機的時代漢字非常吃虧,所以當年中日都有很多人提倡要搞拼音化。”
“事情的轉折點要到1980年代后期,隨著輸入法、激光照排等各種用計算機處理漢字的系統的成熟,廢除漢字論就漸漸地淡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