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里點著盞取暖用的爐火,王旭說這玩意像古時候的夜壺,看多幾眼后又改口稱痰盂,總之不是什么好的形容詞。
滋滋作響的火焰并不是真的,只是為了致敬工業時代的老古董,工藝發展到一定水平必定會出現所謂的文藝復興,炒作情懷的同時收割一幫獵奇的消費者。
但這團火焰看著十分真實,不會讓人產生作死伸手去摸的沖動,陳博甚至想把爐火擺到離帳篷遠點的位置,生怕夜里不留神點著了,這大概是設計者的初衷吧。
夜里來自不同方位的冷空氣侵襲過來,盡管帳篷搭建踏實,但扭做一團的屋頂仍然會讓人憂心,陳博雙眼盯著看,尋思閉眼的下一秒說不定天就塌下來了。
倒是王旭睡得踏實,完全沒顧忌周圍環境的擾動,輕輕的鼾聲被凌冽的北風蓋過,只有恢復平靜的時候才能隱約聽到。
不知是吃撐亦或是本就皮糙肉厚的緣故,睡袋莫名的燥熱,陳博扯開拉鏈,把臂膀以上敞開,整個人如同破繭的蠶蛹。
反觀王旭,巴不得把腦袋都快塞進睡袋里。
何時困意漸起,陳博記不清了,反正第二天是王旭喊的起床,又是精氣神不濟的一天,好在極地的冷風給了點教訓,猛吸了幾口氣,脖子以上完全放空。
“今天抽簽了,你想抽到什么任務。”王旭把擰干的毛巾塞回腰間的便攜式干燥筒,如果在方面放太久,晚上再想用就是冰板擦臉了。
“隨便吧,抽到什么都好,完成任務就行。”陳博來回旋擰,完事還像耍雙截棍把嚯嚯了幾下。
陳博的主觀能動性向來不足,這事也不歸他決定,除非能在抽簽上動手腳,看實踐內容大同小異,時間允許的話,全部體驗一遍是最好不過的,畢竟來一趟不容易,可能這輩子就一回。
早餐依舊是壓縮餅干和營養液,昨天果蔬味的吃得有點多,于是今天嘗鮮了海苔味,營養液的口味倒是豐富許多,陳博偏好藍莓,應該是用調味素勾兌出來滿足需求的。
“這里不是有海港么,我靠。”陳博借此機會偵查了遍周圍地形,才發現營地不遠處有個建成的海港,岸邊還停泊有幾艘小船。
“那個吃水很淺,我們的大船進不去。”王旭指了指港口西邊,那里被座凸起的山包擋住了視野。
“還有個港口在那,距離我們目前的位置差不多1公里,游客通常在那登川。”
“我們不算游客么”陳博問。
“嚴格來說不算。”王旭淡淡然表示。
“為什么不在那登川,也是船舶吃水問題”
王旭予以否認道“不,那邊登川條件更好,上岸就有電動雪橇車。”
“我去,為什么不在那。”陳博的疑問更大了。
“那邊是玩的,可能學院怕我們玩物喪志”王旭給予了合理推測。
“靠,都是成年人了,這點自制力都沒有,害得我們昨天走那么長的路,媽媽耶。”陳博忍住了沒爆粗。
“請所有同學用手機完成抽簽,想要交換任務的,經雙方同意,來老師這報備。”
營地有點大,扯開嗓子未必能喊到所有人,老師只好借助廣播發布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