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屬于站隊失敗的,上屆沒他位置,這屆補上來的;還有的人,在上上屆里擔任過核心位置,一些重大業務經他手的,所以要挑出來標注清楚。”
抱怨歸抱怨,吳憂在大是大非上還是拎得清,有的人曾經在基層出過紕漏,升任高層后難免想收拾干凈以前的爛攤子,陳博他們要做的就是把痕跡曝光,好提高整體的透明度。
“這個王泉貴,剛入職第一年在鄉鎮的支行當柜員,把老人的跨行轉賬分兩筆匯出,多收了人家3塊的手續費,也要記?”
閱覽后陳博認為此事無關緊要,3塊錢的疏忽,換做自己那年代估計自討腰包解決了,大不了賠上一袋米,老人家占完便宜多半不會計較。
“有就記著,我們只看電子賬本,沒有的不杜撰,有的不隱瞞。”吳憂再次強調了原則,給陳博的工作提供了指導方針。
銀行不規范的地方有不少,說是弱勢群體,實則不然,欺負普通百姓,壓榨實體行業。
陳博用心數了數,光是忽悠人把存款轉理財保險的投訴每年至少上千起,其中多半是退休職工,辛苦攢下的棺材本被拿去買不保本的產品,恰巧遇上發行債券主體倒閉暴雷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
近幾年是呈下降趨勢,原因是銀行的傳統渠道優勢在削弱,加上新一代人更注重財產保護,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實體行業對銀行也是又愛又恨,由于無法實時追蹤企業經營情況,盡管上級部門三令五申要扶持中小微企業,出于審慎考慮,銀行仍然偏愛大型國有單位,不缺錢也硬塞給人家放著。
即將新接任的領導班子無一例外,每個人身上背負著少說幾千萬的壞賬,有些企業追溯過往,確實開展了大量經濟活動,因為市場環境變化,產品競爭力不足,無法實現盈利最終倒閉。
但也有企業的經營情況存在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錢款只出不進,大額合同簽訂后遲遲未履行,員工社保記錄基本為零,人員變動劇烈
最過分的當屬一個分管信貸業務的領導,當年把上級原本用于補助中小微企業的紓困款7000余萬挪作他用,通過注冊皮包公司騙取貸款,暗地變相進入樓市炒房。
“吳總,我不太明白,每個人的履歷都不是那么盡善盡美,難道行里沒有別的人才么?”
聽了陳博的話,吳憂說教道:“孩子,全透明的信息社會,有缺點的人才顯得真實,他們或多或少存在問題,但對上級來說,只要不是原則性錯誤,任免時不會成為主要考量因素。”
“你想想那個電子檔案,上學多次不交作業、公交車逃票這種雞毛蒜皮的事都被記錄在案,如果一個人清清白白的,你用著放心嗎?沒有發現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你沒經歷過,你很難體會,拿卡中小微企業貸款不放說,當時好多打著創新科技幌子的公司,有幾個有真技術的?無非是做幾頁炫酷的t,買點國外的樣品回來充數,很多時候大家都心知肚明。”
“紓困款同理,我記得那會兒上級給了期限,說是季度末必須把15億的額度放出去,拜托,經濟行為哪里能用行政手段指導的,符合條件那些,該放的早就放了,與其給些不三不四的人揮霍,倒不如偷轉跑到樓市,好歹能保個本,任務指標順帶完成。”
陳博點點頭,悟得很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