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房大叔早就看到了何銳這隊人馬直奔學校而來,等隊伍停在門口,門房里的人不敢立刻出來,先在窗邊往外看。
好在有人記性不錯,認出了站在門口的何銳,便大著膽子走出來說道“這不是何先生么”
說話間,幾個人從國立北洋大學堂的主建筑立面出來,急匆匆趕到門口。為首的是個穿西裝的年輕男子。正是國立北洋大學堂的校長趙天麟。
趙天麟校長今年29歲,是公派去美國留學的歸國博士。見來的人是何銳,遠遠就喊道“何兄,你這么快就回來了。”
何銳也不拐彎抹角,“此次前來,是想請趙兄幫忙”
趙天麟聽何銳一五一十將此次出關的原因和目的講完,才問道“何兄需要我做些什么”
“請趙兄借宿舍給我用幾天。還想租貴校的油印室印刷一批東西。”
趙天麟稍加考慮就答道“既然是為了出關對付日本人,在下自當相助。只是何兄的部下需得遵守學校紀律。”
何銳知道這時代的軍人名聲非常一般,便向趙天麟介紹了自己的部隊,“和我在一起的青年軍官剛畢業三天。不知趙兄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紀律評價如何。”
聽聞青年軍官都是剛畢業的軍校生,趙天麟放下心,“何兄,我這就安排。”
兩個小時過去,在國立北洋大學堂的四層主樓辦公室里,何銳謝道“趙兄可是幫了我大忙。”
趙天麟也覺得事情出乎意料。幾天前何銳回國第一站就是天津。兩人短暫相見,何銳把兩個裝滿了書籍資料的大箱子寄存在趙天麟這里,約定不久后來取。
現在何銳從北京跑回來,又把隊伍帶到學校。好在此時學校放假,趙天麟把部隊安排進國立北洋大學堂的宿舍住下。
但這些對趙天麟也不是特別的問題,畢竟在趙天麟看來,何銳的確是軍人,卻也是一名學者。便笑道“上次與何兄匆匆一見,未能暢談。此次何兄總不至于又急著走吧”
國立北洋大學堂校長趙天麟知道有何銳這么一個人,是一年前的事情。趙天麟自己畢業于國立北洋大學堂,去日本留學的同學歸國的時候,帶回了何銳寫的日本版地緣政治學初版。把此書推薦給趙天麟。趙天麟留學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并不怎么懂日語。靠粗陋的翻譯,讀的十分不過癮。
趙天麟寫了封信,請外交部的人幫忙,把信轉交給何銳。很快,趙天麟就接到了一個大包,里面是何銳幾本書的漢語版本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