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銳在專訪中對國家分裂的看法,對北洋軍政治化的講述,袁世凱早就發現了。但是袁世凱并不能說出口,大家心照不宣還能相處,如果說出來,定然要引發北洋內部的腥風血雨。
當下緊要關頭,北洋里面只有何銳一人坦率的講出了袁世凱的心意。反觀其他北洋老兄弟,要么心懷鬼胎,要么顢頇無能。不管袁世凱怎么講述稱帝的原因和必要性,這些人心中全然不信。便是知道,卻根本不考慮袁世凱的復興國家的理想,一味的從他們個人的身后名聲考慮。
這一刻,郁悶之情全化作憤怒。袁世凱心中忍不住咒罵,馮國璋,可惡王世珍,可惡段祺瑞,尤其可惡
當此該為國家出力的關口,這些人各個都靠不住。真的是可惡
正在此時,隨著腳步聲響,曹錕的聲音從門外傳來,“請稟報大總統,曹錕求見。”
曹錕拿著報紙進了書房,一看袁世凱的桌上也放著同樣的報紙,便大聲說道“大總統,也不知道何銳怎么就豬油蒙了心,蹬鼻子上臉,竟然敢挑撥北洋的兄弟請大總統下令,讓張錫鑾剿了這混賬”
“剿了何銳好啊。仲珊,何須請張錫鑾出馬。你帶吳佩孚吳子玉前去把何銳剿了。”
雖然袁世凱語氣輕松,曹錕卻見袁世凱臉上都是冷笑,知道自己拍馬屁拍到了馬腳上,趕緊陪著笑說道“大總統,卑職是覺得何銳此時胡言亂語,乃是北洋的禍害。”
“禍害么我倒是覺得何銳乃是我北洋的豪杰,北洋的未來就得看他了。”
曹錕急了,趕緊說道“大總統的兩位公子才是北洋的未來,何銳算是個什么東西。”
“仲珊,我知道那幾個兒子什么成色。若是我死了,老兄弟們若是能記得咱們兄弟一場,能安置他們回鄉,讓他們生下一兒半女,給我袁家延續血脈。就是老兄弟們對得起我了。”
聽袁世凱這么講,曹錕知道話題已經說盡,只能起身告退。
當此緊要關頭,到處都是打聽消息的人。段祺瑞已經五次求見袁世凱,前三次雙方會面的時候弄的極不愉快。段祺瑞后面兩次求見,袁世凱根本就沒見段祺瑞。段祺瑞也直接辭職。
但段祺瑞辭職之后并不等于就退出了權利中心。事情發生了不過半天,段祺瑞的幕僚就前來稟報。曹錕看到了報紙上何銳的專訪,氣沖沖前去求見袁世凱,最后卻無疾而終。
曹錕經常說“我就是一個大老粗,什么也不懂。”
這話也就是曹錕自己說說,北洋上層誰都不信。一個大老粗絕不可能坐到曹錕此時的位置上。但是段祺瑞知道曹錕做起事來還真有大老粗的范兒,絕不會輕易放棄。
既然曹錕從袁世凱那里出來之后竟然對弄死何銳的事情一言不發,那就只有一個可能,袁世凱阻止了曹錕。
合上刊登了專訪的報紙,段祺瑞站起身,對勤務兵命道“磨墨。”
幕僚正是奉命幫何銳辦理手續的那位,他問道“總長,何銳是不是要壞事”
段祺瑞輕笑一聲,“何銳不愧是能從我這里弄走一萬大洋的小子。只怕這次死不了。”
說完,揮毫寫信,信的開頭寫道金坡兄鈞鑒
也就在此時,楊度正在與英國記者喬治厄內斯特莫里循聊著各國對袁世凱的支持。楊度當然知道了曹錕前去袁世凱那邊要弄死何銳的事情,他并不覺得這和自己有什么關系。只是就列強到底多大程度支持的問題,與喬治莫里循這位袁世凱的外國幕僚交流著想法。
當時泰晤士報在國外的影響力很大,以至于報社的駐外記者常被人們視為第二大使。喬治莫里循在泰晤士報上發表過多篇關于東亞文章,因為遠東當時不是英國政治重點,泰晤士報也懶得派專職常駐記者,所以拉他做了個兼職。莫里循到了中國之后,周旋于以洋務著稱的士大夫之間,此時入幕袁世凱帳下。因為做中國人和列強的中間人角色,受到袁世凱的器重。
聽楊度對英國政府支持的說法,莫里循并沒有立刻回答。等楊度說完,莫里循答道“楊先生可曾聽說過何如何督軍么”
楊度一愣,不知道莫里循是什么意思。莫里循平靜的說道“也不知道那兩位采訪何銳的記者有沒有從關外回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