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賣報大公報申報都有,一個銅板一份,一個銅板一份”
一大早,天津街頭的報童們清脆的童音就開始在街頭響起。不僅是沿街叫賣,在張錫鑾這樣大戶人家住的街道上,報童們挨家挨戶的送著報紙。仆人們聽到報童的叫喊聲,就會打開門,等報童跑到門口,把準備好的銅板遞給報童,再買下主人要看的報紙。
張錫鑾吃完早飯,看著仆人們帶著還在上學的小孫子出門去上學,這才慢悠悠走到書房,悠然坐在書桌后,拿起5月14日的大公報。看到第二頁,張錫鑾精神一振,把報紙平放到書桌上,手指在何銳督軍在山海關舉行演習的新聞上一行行劃過,目光隨著手指的移動快速瀏覽著內容。
看完之后,張錫鑾呵呵一笑。對外面喊道“叫老三過來。”
張錫鑾的三兒子很快隨著仆人走進房間,向張錫鑾行禮,“父親叫兒子過來有何吩咐”
“你回去準備一下。”張錫鑾板著臉命道,“不過我再說一次,你若是以為做官就是作威作福,或者是有了靠山之后胡作非為,那就不用去了”
張錫鑾的三兒子雖然沒辦法壓抑住臉上的笑容,依舊盡力用認真的態度答道“父親,兒子定然奉公守法,努力做事。”
張錫鑾本想再叮囑幾句,卻覺得沒了這個心氣,索性不去說,只是吩咐三兒子去做準備。
等新寓所的書房里只剩下張錫鑾一人,張錫鑾又把何銳進行軍事演習的新聞反復看了幾遍,每看一次,臉上的笑意就增加了一分。
在半年都來的陸軍總長官署那熟悉的花廳中,段祺瑞也在看報紙,每看一次,臉色就難看一分。即便是當下時局混亂,沈陽督軍換人也是大事。陸軍部當然不可能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里當做沒看到。何銳當然想得到北洋中央的承認,北洋中央對此心知肚明,所以陸軍部的看法是先拖著。
拖下去有諸多好處,卻只是對北洋中央有好處。何銳這明顯是在為了他自己的地位在向北洋中央示威。而且大公報兩次采訪何銳,明顯傾向于何銳。這次何銳讓此事上了報紙,就是要把這個矛盾給挑明。
放下報紙,段祺瑞明白接下來的局面會如何發展,演習的事情上報紙絕非是何銳的最后手段,這只是剛開始罷了。如果段祺瑞不能立刻回復,事情就會向段祺瑞不利的方向發展。
但段祺瑞身處高位這么多年,實在是不肯讓一個年輕小子拿捏,幾次抬手想拿起公文稿紙,又都放下了。
到了下午,幕僚急匆匆趕來求見。段祺瑞處理了正在做的公務,沒叫下一個進來。幕僚這才趕緊說道“總長,聽說馮老總正在派人出關見何銳。”
段祺瑞輕輕抿了抿嘴唇,讓他那精干的容貌中透露出一絲殺氣。5月18日,馮國璋邀集未獨立各省在南京召開代表會議。馮國璋意圖通過南京會議逼袁下臺,由他取而代之。
由于關外的變動,馮國璋一時沒在關外找到支持他的督軍。但何銳在山海關進行軍事演習的事情讓馮國璋看到了機會。
何銳有你的
也不說什么,段祺瑞拿起公文稿紙,刷刷點點的寫了起來。文公被送進電報室,無視了段祺瑞的急切心情,而是以電報員手速,在一個接一個的電報站內傳遞。一天里就從京城到了奉天。
此時的奉天,何銳正在與法國商人馬格隆從奉天兵工廠里出來。奉天兵工廠的規模在何銳看來小的可憐,剛出車間門口,就已經聽到不機器的轟鳴。馬格隆坐進汽車,用稍顯夸張的語氣搖頭嘆息“督軍閣下,兵工廠的設備實在是太落后了,我沒辦法相信這里能夠生產出合格的步槍。”
這馬格隆在法國政府里面有些人脈,據英國商人所說。這位三十歲不到的法國商人睡服了法國一位內閣部長的五十多歲老婆,這位女士是馬格隆的中學老師。靠著層關系,馬格隆年紀輕輕就能拿到法國政府的訂單。
何銳對這種破事完全不在意,而且傳聞這種事情可信度總是很低。換一個角度,也許馬格隆是那位夫人的私生子呢。
所以何銳在商言商的笑道“既然如此,親愛的馬格隆先生有什么建議”
馬格隆自信滿滿的答道“我可以一批舊設備,能夠大大提高兵工廠的效率。”
何銳繼續問道“請問是蒸汽驅動,還是電力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