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銳想了想,對秘書說了一句。秘書聽完之后趕緊出門去了,何銳對板垣命道“板垣君,請到旁邊的客廳休息一下。”
“是。”板垣連忙低頭應道。在旁邊房間,秘書送來茶水,報紙。板垣翻看起東北日報,就見頭版頭條是第三次強制義務教育審查開始進行,東北掃盲工作繼續強化。
看完了內容,板垣就想起這一路上見過不少新刷的標語,孩子不上學,全家要增稅。作為何機關的負責人,板垣知道何銳真的大搞教育。
根據調查,東北城市全面普及義務教育,每一個農村都建起了小學,教材安排上甚至大量借鑒了日本課本。
突然開設這么多學校,師資力量肯定不足。何銳就采取了輪換制度,一個教師崗位招收兩個人,一個上崗教學,一個進行輪換培訓。學校每年授課時間為8個月,兩個月一輪換。
除此之外,教師們在假期還要進行集體培訓,以盡快提升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
在大干硬上堆數字的臨時辦法之外,何銳更是開辦師范學校,搞出了教師資格認證。板垣對這樣的認證機制頗有抵觸。在日本,教師資格是一個很重要的身份。板垣認同嚴進嚴出授予教師資格的規矩。
按照何銳現在的做法,教師資格認證設置的門檻很低,想獲得教師資格的條件則逐漸提升。當教師成了一種職業,不再是一種身份,板垣很不待見這種草臺班子的不尊重氛圍。
為情報人員,板垣從政策方面不得不承認何銳采取的方法非常務實。日本搞教育的時候投入巨大,何銳他用糧食作為支付手段,輔以一定的貨幣。東北地廣人稀,何銳的農業搞的不錯,他手里恰恰有足夠的糧食進行支付。曾經讓日本財政承擔巨大壓力的教育經費,在何銳這里并沒有造成過于沉重的壓力。
板垣嘆息一聲,對于東北教育投入沒能把何銳壓的喘不過氣的現狀有些遺憾。何銳在大搞教育的同時,還有能力建設一支12萬人的軍隊,這讓日本參謀本部感到了壓力。
參謀本部并不覺得何銳這12萬軍隊能夠威脅日本,壓力在于日本沒辦法有效的威脅何銳。日本在山東不過派了幾萬人而已,就能讓北洋政府無法應對。但是以日本參謀本部對何銳的了解,如果日軍敢在東北干出在山東一樣的事情,何銳是真的敢與日軍交戰。
正在感慨,秘書進來了,請板垣去何銳的辦公室。再回到辦公室,就間屋內多了四個青年。他們看向板垣的目光里有好奇,也有警惕。何銳還是那副從容的神色,“板垣君,你是以什么身份問出之前的問題”
板垣覺得不愧是何銳,能抓到問題的關鍵,便拿出一份公文呈給何銳。
何銳接過來一看,是日本外務省發出的文件,希望就俄國問題與何銳進行對談。
放下公文,何銳這才繼續之前的問答。板垣重復了之前的問題,“請問將軍,對于俄國,閣下有下一步的動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