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剝開一個鹽炒大豆放進嘴里,只覺得大豆焦香,與鹽味配合的非常好,沉重的心情登時就輕松起來。于是許嘉再拿了一個,連吃幾個,就停下手,目光落在東北和內外蒙地圖之上。
看了好一陣,許嘉自己都希望有人能夠突然出現,打破此時自己的為難。但是始終沒人出現,連電話鈴都沒響起。
最后許嘉只能站起身,走出了辦公室。剛出來,等在外面的秘書趕緊上前說道“許書記,吳書記在等你。”
許嘉差點問出為什么不告訴我,嘴唇蠕動了一下,才說道“我去見他。”
推開會議室的門,就見吳有平正在與莊嘉雄等政府部門的同志商議事情。幾人見到許嘉進來,立刻停下了討論,吳有平問道“統計廳把方案做好了么”
許嘉從來沒想到自己居然也會如此遲疑不決,心中壓力更大。但事情到了這個階段,已經沒辦法拖延,只能說道“計算完了,15億斤糧食。”
吳有平內心的壓力也挺大,但關乎出口的大事,還是整個東北從未遇到過的糧食出口規模,著實不能推脫,“我們也算個數,12億斤。”
莊嘉雄是黑龍江墾荒工作委員會的書記,只覺得此事實在是重大,卻也不敢開口。福建人多地少,身為福建人,莊嘉雄很清楚幾斤糧食意味著什么。
去年東北大豐收,統計出來的主糧產量高達60億斤。人均300斤主糧,其他的食物加上來,東北人民終于能夠擺脫饑餓的日子。
但是最新的消息傳來,東北派去歐洲的人與英國政府一接觸,提出了賣糧食的話題。英國政府當即表示,東北這兩年與英國商人的貿易積累起非常好信用,英國政府愿意敞開收購。莊嘉雄在招商局干了一年,加上他家本就和英國人做點茶葉的小生意,此時真的是陷入兩難的境地。
許嘉很清楚15億斤和12億斤的區別,3億斤平均到兩千萬人頭上,一個人只是15斤糧食。但事情決不能這么算,一戶人家就算只有四口人,一個人15斤糧食,對一家人就是60斤糧食。對于人口較多的家庭,就是上百斤的糧食。在普通人家眼中,上百斤糧食是天大的事情。
吳有平也有同樣的認知,所以吳有平反倒沒辦法與許嘉爭論該是15億斤還是12億斤。直到會議室內的一位干部突然問道“怎么會變成這樣”
一時間,會議室內沉默下來。直到莊嘉雄操著他那帶了福建味道的京津口音打破了沉默,“移民太多。我說的沒錯吧,許書記。”
許嘉對此非常清楚,甚至懶得表示贊同。但是有人詢問,不說句話也不行,許嘉只能嗯了一聲。
莊嘉雄胸中生出一種強烈的感慨,對于東北的人口暴增,莊嘉雄自己也不是沒有貢獻。就在半年內,莊嘉雄的族人就來了二十幾個。雖然福建人對東北的氣候并不是很適應,但是在農場中參加耕種,著實令這些佃戶們感到了強烈的喜悅。在福建是真的沒見過如此廣袤的平原,更沒見過這么多的土地。
以前闖關東,人民因為饑餓與疾病成批的死去,或者在各種欺凌壓榨下不得不返回故鄉。何銳主持東北之后,餓死人的事情變得極為少見。相當公平的分配,讓絕大多數前來東北的人口都選擇留下。以至于東北在三年內就增加了超過600萬人口。
如果東北人口依舊是三年前的數量,60億斤糧食在養活1400萬人口之余,出口15億斤會非常輕松。但是面對兩千萬人口,怎么精打細算都十分為難。
吳有平與老同學莊嘉雄在工作上討論過很多次,非常清楚進口外國技術與設備的必要性。到底能出口多少糧食,已經推演過很多次。此時也著實不想爭論,因為爭論起來的結果必然是就人民該怎么挨餓進行的討論。
吳有平說道“我們帶著各自的計劃書,一起去見主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