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之外,也有非常出色的同志。徐乘風的報告就附帶了一份論文,東北與日本戰爭的必然性。論文里面根據地緣政治學,對于日本與東北戰爭可能性做出了分析。
徐乘風認為,日本最可能與東北作戰的時機,就是東北解放中國的階段。因為這個階段,全世界各國都傾向于維持中國繼續分裂。只要擁有正經戰略觀的國家,都能理解到中國的統一必然改變整個世界現狀。所以不同立場的國家,都不樂見這樣的局面。
基于這樣的世界現狀,日本就可以從出兵中國的行動中獲得巨大收益。
身經百戰的軍隊,對于挫折的承受能力越強。而東北軍此時因為沒有大量實戰經驗,任何戰敗都會對軍隊的自信引發巨大的打擊,雙方軍隊的承受力也是不同的。
在論文最后,徐乘風認為,在統一戰爭之前,對日本采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將獲得戰略窗口,讓東北軍能夠順利解放整個中國。
徐乘風這篇論文本就是何銳提出的。最初的時候,同志們的理解能力不足,大家雖然認真學習了,并且用盡心力在工作,但是還沒辦法變成自己的東西。
也就是說,大家把這個戰略視為一項工作,而不是通過掌握更完備的認知能力,推導出這樣的戰略安排。
如果單純看行文,徐乘風的論文與何銳之前提出的別無二致。不過也是從行文中能夠看出,徐乘風這家伙真的是靠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推導出這樣的戰略決定。
另外幾篇何銳很認可的論文也都差不多,同志從世界角度入手,看問題就清晰了許多。在這些可以稱為王道的論文里,程若凡的論文角度就格外刁鉆。
這家伙的論文題目是英法遠東秩序的基礎。與其他論文的篇幅相比,程若凡的論文篇幅短很多,不過三四百字。
就這么三四百字中,程若凡講清楚了一件事。英國在遠東的秩序,是建立在一個謊言之上。
英國在中國構架了一個列強一致的謊言,這些列強中包含了日本。而面對日本的時候,英國則構架出了一個中國必然會接受英國秩序的謊言。
既然中國會接受英國的秩序,日本想打擊英國,就必須先打擊中國,逼迫中國選擇支持日本。
在這些謊言的基礎之上,構架起遠東秩序的平衡。英國這根老練的攪屎棍,再次利用中日兩國的矛盾,為英國謀取到了利益。
本來是域外國家的英國,反倒成為了遠東地區的平衡者,與和平保衛者。
在論文最后,程若凡直接提出,如果想戳破這個謊言,中國統一后,必須痛打英國,向全世界證明這個謊言的存在。
徐乘風的論文是對現階段中國大戰略的看法,徐乘風的論文則是對未來大戰略的看法。
何銳靠在椅子上,抽出根煙點上。卡爾教授的課程無疑是非常出色的,而且卡爾教授與何銳不同,何銳在很多事情上沒辦法暢所欲言。如果可以完全無視現實經濟條件對人們思維的限制,何銳早就把自己所知所學全部教給同志們了。
不過中國畢竟是中國,哪怕是在工業實力有限,對世界認知不足的現在。徐乘風程若凡這樣的同志們也依舊能夠通過學習而展開自己的視野。這令何銳非常開心。
一時間,何銳突然生出喝花酒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