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很快就被送到了布爾什維克中央這邊。托洛茨基委員對革命的認知,是全球革命,徹底推翻帝國主義秩序。即便何銳反對帝國主義秩序,但是何銳對蘇聯紅軍做出的必敗分析,依舊激怒了托洛茨基委員。
向列寧同志匯報工作的時候,托洛茨基努力壓抑著怒氣,盡量讓自己不受影響。知道列寧同志問道“托洛茨基同志,我軍裝備的通訊設備能夠指揮到哪一個層級的部隊”
“列寧同志,您想問什么”托洛茨基委員有些按捺不住了。
看到托洛茨基委員的神色,列寧同志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托洛茨基同志,你看過何銳的新文章么”
“看過”托洛茨基的憤怒有些溢于言表,讓他看上去像是一頭憤怒的獅子。
“何銳認為我軍一旦取得巨大優勢,就會失去有組織協調戰斗的局面。這不僅是因為我軍的通訊設備不足,聯絡手段落后,還與我軍后勤不足有關。而波蘭方面得到了英法的全面加強,有足夠的兵力和裝備投入戰斗。一旦我軍出現必然的戰線空缺,就會導致我軍在波蘭被分割包圍的局面。何銳并沒有實戰經驗,所有看法都來自于軍事學習。但是我軍在這方面有所調整么”
托洛茨基當然知道何銳說的有道理,所以才會讓托洛茨基如此在意和憤怒。但戰爭已經開始,哪里還能臨時進行這么大的調整稍一思考,托洛茨基答道“波蘭人民需要通過革命打破舊世界,而且這些問題不僅我軍要面對,波蘭也需要面對。我認為經歷過戰爭的紅軍能夠壓倒波蘭的反動軍隊。”
列寧也沒多問。他的看法與托洛茨基基本一致,因為紅軍的確沒辦法解決何銳提出的問題。但是,一種說不清楚的直覺,讓列寧同志感覺有些心神不寧。既然紅軍與波蘭反動軍隊都在一種不可靠的局面下作戰,誰的運氣更好些,可就難說了。
何銳對戰爭的預測雖然不利于俄國紅軍,不過何銳也建議俄國紅軍見好就收,接受現在的實際控制線。畢竟紅軍此時已經占了很大優勢,哪怕是陳兵邊境等著波蘭境內發生變化,也比腦子一熱,想畢其功于一役要好得多。
文章中有不少內容,何銳直接引用了中國成語。那些成語的含義,以及背后的故事,列寧同志并不懂,而那些翻譯們也不懂。列寧同志甚至生出了想找到更懂中國文化的翻譯的沖動。
不過現在戰爭已經爆發,列寧同志只是生出了一個念頭,并沒有真的想為了一個中閥而大費周章的打算。
何銳并不知道列寧同志有沒有看到自己的文章,更不認為列寧同志會接受自己的建議。寫這些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國內政治服務,此時決不能塑造一個邪惡的蘇俄侵略軍形象。俄國在中國的名聲已經夠差了,再這么塑造的話,天知道會出什么事。
此事對于當下的東北也不重要。演習結束后,進行了全面復盤。軍委的同志們最終發現,何銳采取的所有行動都沒蘊含已知的軍事常識之外的任何判斷,集中兵力,發揮本隊優勢,短時間打出決定性戰果。都是軍事課本上講述過太多的內容。
經過反復推敲,軍委一致決定,一旦開戰,需要投入的兵力必須有100萬,才能確保日軍無法攻破東北軍的防線。
花了兩天決定戰爭規模,第三天開會的時候,軍事組織和訓練部門的胡秀山拿出了后勤估算,“按照軍委的決定,戰爭開始前,東北要動員起400萬正規軍和預備役,準備戰爭補充。”
聽到400萬這個數字,年輕軍人們雖然受到了些沖擊,最激動的也只是微微嘆息。只有負責參謀教育的周胤善才長嘆一聲。但周胤善并沒有因此說什么,嘆息一聲后就繼續聽胡秀山介紹戰爭安排。
“由于我軍沒有進攻日本本土的能力,所以戰爭預計要打18個月。18個月中,有可能會爆發10次左右的大規模作戰,包括部隊修整重建期,預計每一支部隊都要參加67次的激烈戰斗。包括交通,后勤,以及軍醫院建設,都需要從現在開始進入管制階段”
何銳認真的聽著,并且與自己對戰爭的理解相互判斷。這些內容以前何銳講過,年輕同志們都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有種說法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同志們本來就接受過戰爭的培訓,直到聘請的德國微型參謀部到了東北,以德國在一戰的經驗為基礎進行培訓后,同志們才算是豁然開朗,基本明白了現代戰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