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列寧同志問道“斯大林同志,與波蘭的談判進行的如何了”
如果是托洛茨基委員承擔著戰敗的責任,面對這個問題,一定會坐立難安。甚至會勃然大怒。但是列寧同志看到斯大林委員的臉上只是劃過痛苦的表情,巨大的痛苦只是對斯大林同志造成了這么一點程度的影響而已。
人如其名,斯大林委員簡直是鋼打鐵鑄的革命者。
在很短時間內已經整理好心情的斯大林委員答道“報告列寧同志,我并不認同圖哈切夫斯基同志對于軍隊的指責,這絕非是單純的軍事失敗”
蘇俄與波蘭戰爭的失敗在蘇俄領導人中間產生很大震動,1920年9月22-25日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會議上激烈討論戰爭失敗原因以及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前景。
圖哈切夫斯基就西南方面軍在戰爭中表現提出批評,而該方面軍政委斯大林在1920年9月23日專門做了聲明,闡述他對戰爭失敗的看法以及解釋他的責任。
列寧同志的確是有些左右為難的。面對戰敗的事實,列寧同志不得不承認,戰爭失敗可能是犯了戰略錯誤,但另一方面又認為失敗主要還是主觀原因。
與會的大多數人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捷爾任斯基、布哈林、加米涅夫、斯大林等都持上述觀點。
即便會議結束,列寧同志還是有些意難平,這種和稀泥般的解釋并沒有觸及事情的本質。
如果單純從軍事角度來看,何銳對俄波戰爭的三必勝,三必敗,已經從軍事上解釋了戰爭的進程。
到現在為止,只有方才會議上斯大林同志對于徹底干掉波蘭舊社會精英才能真正改造波蘭的評述,才令列寧同志感受到了某種程度的一針見血。
而斯大林同志此時正把兩者給結合起來,他認為,如果戰爭前期快速勝利后,紅軍如果穩固后勤線,并且徹底消滅占領地區的波蘭舊精英分子,并且快速組建起新的波蘭地方民眾政府,就能夠避免戰爭的失敗。
正因為專注于軍事勝利,蘇俄紅軍才遭到了徹底失敗。紅軍解放的波蘭地區民眾雖然沒有公開反抗紅軍,但是依舊受到當地的波蘭舊精英們的巨大影響。這才導致了紅軍失敗后立刻處于四面皆敵的局面,最終徹底戰敗。
政治手段與軍事手段沒有能夠全面結合,把政治勝利寄予在波蘭人民的自發支持上,與軍事勝利的威懾之上,是戰敗的真正原因。
斯大林同志講述完畢,列寧同志正在整理思路。不等列寧同志開口,斯大林同志卻繼續開口了,這讓列寧同志決定繼續聽下去。
斯大林委員聲音沉穩,“列寧同志,我有些理解您對于何銳的態度了。”
列寧同志很滿意。軍事手段與政治手段都無法解決何銳,這是一個現實問題。既然如此,蘇俄就沒有理由與何銳采取對立。
某種程度上,甚至有必要與何銳合作。至少在越飛委員與何銳的接觸中已經能確定,何銳非常清楚,中國的解放的主要敵人之一就是英法。,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