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方面非常最初非常客氣,但是談到具體內容后,談判氣氛很快就變得劍拔弩張起來。最后對方丟下一句,“我們把談判記錄交換一下,就結束這一輪談判吧。”
謝瓦廖夫同志被這話激怒了。尤其是對方直接對談判記錄的要求,令謝瓦廖夫同志感覺自己的努力遭到了巨大的蔑視。
不就是告狀么誰怕誰啊
草草交換了談判記錄,謝瓦廖夫同志就下令貿易代表團回莫斯科復命。火車走到第二天,就接到了莫斯科的電報,要謝瓦廖夫同志帶上對方簽字的談判記錄到新西伯利亞地區等待中央派來的同志。
這下謝瓦廖夫同志有些懵了。為什么要對方簽字的談判記錄有這個必要么
然而黨組織的命令是必須服從的,謝瓦廖夫同志不得不下車,因為火車不是專列,沒辦法等待謝瓦廖夫同志。他只能帶了兩名團員,乘坐馬拉雪橇,冒著風雪跑了三天,才回到邊境。
謝瓦廖夫同人認為需要非常多的手續才能得到對方的簽字,謝瓦廖夫同志已經下定決心,哪怕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拿到帶對方簽字的會議記錄。
一個電報發到對岸,對方居然立刻回應了。渡河而來的中國談判人員冷著臉遞上一份文件,謝瓦廖夫同志看完,在談判記錄上,都有中國人員的簽名。尤其是在一些雙方有分歧的部分,中方人員還做了注釋。或者是語言翻譯問題,或者是記錄了氣話,做的十分認真。
在文件最后,有中方人員的簽字。
謝瓦廖夫同志能理解,中方人員這是等著沒走。這份心情倒是不錯。然而那些注釋則令謝瓦廖夫大大不快,寫的這么細,一定是為了方便告狀,指責謝瓦廖夫有錯。
而中方人員也沒有給謝瓦廖夫同志好臉色,完成了文件簽收后,他就帶著簽收的收據轉身離開。一句多余的話都沒有。
看著中方人員的背影,謝瓦廖夫忍不住低聲咒罵了兩句。
中方人員沒有聽到咒罵,因為負責此事的物價局局長韓海濤也在心里面大罵呢。
作為前茶館老板,又是物價局局長,黨組織覺得韓海濤同志非常了解物價,又有著豐富的待人接客的經驗,適合負責這次談判。韓海濤自己覺得黨組織的信任是有道理的,也就勉為其難的接受了委任。
這一路上韓海濤局長氣鼓鼓的,覺得自己猶如青蛙一樣。回到哈爾濱,見到了正在哈爾濱視察工作的何銳,便是韓海濤局長也直接爆發了。
俄國人正如傳說中的霸道,無禮,野蠻。尤其是不懂規矩。韓海濤局長怒斥了俄國人的種種后,直接給了評價,“主席,俄國人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