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鑾上午與何銳見面,中午就將會談消息發往京城。晚上,消息一抵達京城,就有人偷偷將電報內容交給日本方面。張錫鑾的電報是發給徐世昌的,畢竟徐世昌才是親自邀請張錫鑾的那位。張錫鑾完全想不到,當徐世昌上午上班后,看到電報就邀請段祺瑞前來商議。
等段祺瑞到了總統府,見到徐世昌。日本參謀本部與陸軍省針對此次變動的會議也正在召開。與會的日本將校面前放著最新情報,其中就有張錫鑾電報的內容。
這次會議,不僅參謀本部長上原勇作出席,陸軍省陸相田中義一也出席了。
上原勇作大將開門見山,完全沒有虛與委蛇的意思,“根據參謀本部的判斷,何君已經開始做戰爭準備。一旦準備完畢,戰爭就會開始。”
田中義一雖然在出兵俄國的時候與上原勇作大將持對立的觀點,但是在對付何銳方面則是共同戰線。等上原勇作大將說完,田中義一命陸軍省的永田鐵山中佐向與會將校講述陸軍省的判斷。
本首發站點為塔讀a
在日本軍中,一線的工作人員最高軍階是大佐,將官們并不親力親為參與這些具體工作。永田鐵山在軍中備受好評,才會被委任這么重要的任務。
站起身,永田鐵山開始講述,“1916年,東北軍開始統合,年底的時候基本消除舊東北軍的力量。按照其番號,建立起四個師。1917年初到1922年,東北軍每年增加的番號都在六個師以上。在1920年,東北軍增加了10個師的番號。到現在,東北軍一共有48個師的番號。東北軍的一個師編制有一萬三千多人,規模相當于帝國師團的一半。”
與會的將校們非常清楚這些數據,分歧只在于對數據的分析。東北軍48個師團,兵力相當于24個日軍師團。日本現在17個常備師團,加上近衛師團,共18個師團。
比陸軍數量,東北軍占優。不過日本還有海軍,整體兵力數量雙方持平。
與會的將校們完全沒有考慮軍隊質量,因為沒有人相信東北軍作戰能力會超過日軍。大家等著聽永田鐵山繼續做分析。
“何君有著出色的戰略定力。皖系段祺瑞,部隊數量不到20萬,就威脅要用武力統一中國。何君的48個師,實際兵力超過30萬,依舊保持著沉默。現階段,何銳開始在政治上發言,預計何君最晚在24年就會發起統一整個中國的全面戰爭。如果何君的目的只是統一長江以北,在明年6月前就可以發起戰爭。”
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永田鐵山的能力備受好評,卻不等于整個日本只有永田鐵山一名智者。根據現在的資料,有著水平以上的將校都能得出差不多的判斷。
永田鐵山繼續說道“根據情報,東北軍從去年開始,已經排出測繪隊伍以及勘測隊伍,對南下的各條鐵路以及道路進行測繪以及勘察。尤其是考察鐵路的可靠性。”
聽到這話,與會的將校都明白,何銳這是真的要動手。這種勘測與測繪本身就是一種戰爭行為。如果不是為了確保運兵速度,完全沒必要干這些。
田中義一讓永田鐵山坐下,自己開口說道“現在陸軍省判斷,何君已經準備實施統一計劃。帝國絕不樂見中國再次陷入內戰的混亂局面。根據提過外交人員與英國的接觸,英國雖然對何君有所期待,在中國必須保持和平的立場上,與帝國一致。”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a,歡迎下載a免費。
聽陸軍省大臣田中義一這么講,參謀本部長上原勇作大將心中稍稍有些不屑。陸軍省可以利用其作為內閣一部的機會,利用外交渠道。而參謀本部作為直屬天皇的機構,自然不能跑去與外國政府聯絡。
不過參謀本部也沒有就此什么都不做,根據戰略分析,參謀本部得出了差不多的結論。中國三大軍閥派系,皖系、直系、奉系。直系得到了英法的支持,皖系盤踞中央,從袁世凱開始就與日本往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