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銳的奉系雖然與英法日本都有良好的貿易關系,但是何銳憑借其出色的政治能力,大力發展東北工業,又憑借蘇俄當下危急的外部環境,穩住了蘇俄。現在處于一個非常超然的地位。
日本參謀本部認為,何銳會非常清楚軍事統一中國會打破這樣的局面。當下分歧點在于何銳是準備快速統一中國,還是準備一個一個消滅軍閥。采用政治以及軍事雙重手段完成中國統一。
陸軍部大臣田中義一繼續說道“陸軍部判斷,何君將采取軍事手段為主,政治手段為輔。盡可能快速的統一中國。”
上原勇作大將不禁微微皺眉。與田中義一的那點不愉快和當下局面相比完全算不得什么,田中義一的看法很符合軍事理論,但這參謀本部如果接受這樣的看法之前,必須有相當把握。
此時總參謀部的三口少將開口問道“田中閣下,何君擅長外交,有沒有可能,他采取充分外交,逐個擊破軍閥的戰略,這樣也可以確定各國的反應。”
田中義一果斷答道“不可能。正因為何君精通外交,更能判斷出,這樣的手段只會引發外國的強烈反對。即便是分階段,何君也會先以統一長江以北為戰略目標。”
這樣的判斷符合了與會將校們的認知,會議很快就向著日本該如何應對這個局面的方向進行。只有永田鐵山心中覺得這個判斷還不夠最優。
即便沒怎么與何銳打過交道,光是看了何銳的著作文章,就能判斷出此人有著高明的政治見識。到現在為止,何銳所做的一切都符合政治與軍事常識,這是日本軍部中的公論,永田鐵山也這么看。
本首發站點為塔讀a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各種資料與情報中都讓他生出些許微妙的違和感。以何銳的名氣與能力,他應該更有效率的執行這些計劃。而不是被列強看的如此明白通透。
永田鐵山也曾經為這些違和感與其他將校交談過,不管是將官還是校官,都認同了這種違和感,但他們的解釋卻是,如果何君不能讓各國明白他的戰略,就會產生誤判。那時候何君就會遭到巨大損失。
將校們的判斷在永田鐵山看來,對也不對。獲得各國諒解是沒錯的,但是把這個條件考慮進去之后,何銳的行動在永田鐵山看來就更沒有效率了。
經歷了這些,永田鐵山感覺自己在軍部中很孤獨。同樣的事情,如果只是自己有這樣的看法,孤獨感甚至比一個人在山林中隱居不出的感覺更糟糕。隱居山林的話,會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和自己有相同看法的人。身處人群之中,就發現身邊絕大多數人與自己完全不是同道,自己的同道卻遲遲沒有出現。每一次與人交流,感覺到的只有失望與更失望。
就在永田鐵山想著自己的心事之時,討論已經如他所料的那般,向著援助段祺瑞方向發展下去。
“皖系的部隊數量有20萬左右,大部分裝備落后,訓練水平低下。段祺瑞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正在按照北洋練兵傳統,招收直隸與周邊地區的良家子從軍。我們應當與段祺瑞在這方面合作。即便段祺瑞的實力在短期內無法與東北軍抗衡,至少讓段祺瑞能夠拖住何銳。一旦戰爭爆發,就可以與英國協調”
“但是美國方面會支持東北政府吧”有人提出了這個看法。
一眾將校們暫時無語。美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一工業強國,按照何銳的地緣政治學看,美國身處世界島之外的孤島之上,雖然有著強大的力量,卻還是個島國心態。
作為日本人,軍部將校很能理解這個判斷。美國完全能保障自身安全,自然會期待打破現在的世界秩序。當然,美國自己沒有能力入侵世界島,也不合適這么做。以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美國此時就可以挑動世界島上的局勢。哪里的局面危急,美國就可以通過援助支持,讓失衡的危急局面向著矛盾快速激化,平衡局面快速崩塌的方向發展。
美國應該不怎么希望看到何銳統一中國,但是美國一定樂見何銳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沉重打擊到現在英法主導的世界秩序。這也是當下戰略局面中的一個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