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火焰噴射兵們準備背上新的火焰噴射器,再上去噴射一輪。通道口里面傳來一陣怒吼聲,隨即,幾名日軍居然拿著武器從上面沖了下來。
這幾名日軍身上的軍服在通過這火焰通道的時候被燒著了,卻依舊沒有畏懼。
東北軍的官兵們也沒想到日軍竟然悍勇至此,行動不免有些遲鈍。營長李孝義已經拔出手槍,開始射擊。隨即,帶著沖鋒槍的班長們也從震驚中恢復過來,拉動槍栓開始射擊。
何銳定下了東北軍武器設計思路,就是槍族化。各種武器盡可能統一口徑,零件也盡可能標準化,以實現不同槍械的零件互換。
手槍與沖鋒槍這種近戰武器,都使用920毫米子彈。這種子彈射程不遠,實際使用范圍都在50米內。但是9毫米彈頭命中敵人,能非常有效的停滯敵人行動。
沖下來的日軍被擊中的那一刻,仿佛中了定身法,最終在子彈的攢射中搖搖晃晃倒下。
為了能夠擊破日軍堡壘,東北軍做了大量研究。大家發現,毒氣或許是一個比較好的武器。但是一戰后各國對毒氣在戰場上的使用十分忌憚,在巴黎和會上就商議了禁止毒氣的問題。在之后的華盛頓會議上,各國口頭達成了協議,不能使用毒氣。
東北政府現在畢竟名義上是民國政府的地方政府,何銳最終還是選擇了火焰噴射器。
對何銳來說,不想給外國借口的另一個原因是,現在東北的化工業從水平和產能上都遠遠比不上歐美,真的對打起來,會吃虧。
便是如此,火焰噴射器在堡壘內作戰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在日本9號堡壘內部被燒成火海的時候其他幾座磚石水泥構建的堡壘同樣被擊破。有些部隊并沒有直接派步兵進入堡壘,而是從一開始就用穿戴了隔熱服的火焰噴射兵開路,一路燒上去。他們比李孝義營長更早完成殲滅堡壘內日軍的任務。
消息傳到軍司令部,在轉給集團軍司令部。集團軍司令鄭四郎看了看手表,指針顯示,現在是12點30分。
從9點開始,經過3小時30分鐘的激戰,東北軍摧毀了日軍12座堡壘中的8座,剩下的四座被摧毀只是時間問題。現在通向旅順的道路已經打開,日軍在關東州邊境上的防線已經失去了阻止東北軍前進的作用。
要不要給軍委發個電報鄭四郎想了想,還是準備在徹底摧毀了日軍所有堡壘之后再說。
不過鄭四郎向等待出發14軍發去了命令,要14軍做好向金州地峽進發的準備,并且向14軍強調,進攻路上很可能會遇到日軍增援部隊,決不能有任何大意。
當東北軍全心鋪在戰斗上,在中國各地的東北日報分社已經將號外發了出去。
報童們早就被通知,中午12點前到報社來領報紙。12點30分,在京城,在天津,在唐山,在上海,在南京,報童們清脆的童音在街道上響起。
“號外東北日報號外東北日報東北軍向關東軍發動了進攻東北軍向關東軍發動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