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袁世凱死后,王士珍就搬到了天津居住。10月22日,王士珍再次踏上離開6年的京城。陸軍部派來的人已經等在車站,為首的張上校上前敬禮,“王公,晚輩奉陸軍總長之命前來迎接。”
王士珍和藹的笑道“張公子,我與令尊是鄰居,見面之時,令尊多次提起過你。今日一見,張公子果然一表人才。”
來迎接的乃是張錫鑾的小兒子,也是現在張錫鑾的衛隊長。聽王士珍如此毫無新意的開場白,連忙答道“王公大名,晚輩自幼素有聽聞,如雷貫耳。聽家父言及,王公謀略過人、行事縝密,我北洋群雄之中,當為第一,真仰慕之至,”張衛隊長說完微微躬身,在前引路。
王士珍在軍人們護衛下往車站外走,張衛隊長跟在王士珍身邊,感嘆道“家父常言道,我等子侄輩,智謀氣度,若幸有王公之萬一,可為家門之幸。”
王士貞飽歷宦海,微笑點頭,“張世兄謬贊,王某途窮之人,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不當如此高議。”
不多時,兩人走出車站,只見站外早已清道,衛兵肅立,一輛黑色小車等候已久。當下上車,一路上透過車窗望去,只見北京依稀間恍如舊日,熱鬧中透著凋敝,與自己6年前離開的時候沒什么變化。心中不禁悵然。
汽車停在鐵獅子胡同陸軍部,這里是清廷的陸軍部,袁世凱時代是北洋的陸軍部。王士珍下了車,立刻有人進去通稟。站在這熟悉的門外,看著幾十年來熟悉的一磚一木,王士珍本不想回憶過去,往事卻直涌上心頭。
王士珍曾經受人器重,不管是袁世凱或者是清廷的王爺,都對王士珍十分信賴。王士珍曾經威名赫赫,向袁世凱做出了奪權的決定,讓袁世凱成為大總統,讓北洋兄弟們掌握了中國政權。王士珍也曾經做了錯誤的選擇,在袁世凱決心稱帝之時認為可行,最終導致了袁世凱稱帝失敗,身敗名裂。北洋兄弟們自此互相爭斗,一度有可能再次統一的中國自此分崩離析。
如此種種,讓王士珍心潮澎湃,忍不住悲嘆一聲,眼前已經模糊了。
此時腳步聲響,隨著一聲親切的呼喚“賢弟別來無恙”張錫鑾已經兩名衛兵攙扶下親自迎了出來。
一見王士珍正在用衣袖擦去眼淚,張錫鑾立刻對著自己兒子怒斥道“你等是如何迎接王公的竟敢”
王士珍連忙上前一步,“張老哥,兄弟只是睹物思人,情難自已,與這些娃娃無關。”
張錫鑾能理解王士珍的心意,也沒有再呵斥其他人,拉起王士珍的手臂,“賢弟,你也許久沒回來過這里,便陪哥哥在院里走走。”
王士珍今年61歲,他少年從軍,從未養尊處優,也是打熬過的,身子骨還算硬朗。只是這一路走來,只覺得張錫鑾雖然穿著暖和輕便的錦袍,風一吹過,身體就不禁打了冷顫。這位79歲的老哥哥是真的老了,便放慢了腳步,緩步前行。
舊地重游,眼見深秋,陸軍部庭院內老樹枯枝,黃葉漫漫落下,更添數分蕭索之意,似極了此下自身心意,忍不住嘆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輩無能,這北洋猶在,卻要姓何了”
張錫鑾聽到這話,覺得王士珍此時還有些不忿之意,難免有些失望。不過王士珍是張錫鑾親自邀請來京城的,便在一處石頭桌凳旁邊停下腳步。衛兵趕緊給兩張石凳上鋪了軟墊,張錫鑾在王士珍攙扶下坐到軟墊上,歇了口氣,才開口說道“賢弟,人有生老病死,此乃上天注定。去年,我還能與賢弟一起騎馬,此時莫說騎馬,我連走路都得有人攙扶。只怕是過不了今年元旦。”
王士珍連忙勸慰道“哥哥說的是哪里話。我看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