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銳并沒有把北洋的事情放在心上。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北洋從來不是1個單獨考慮的對象。這并非東北軍或者文明黨看不起北洋,日本與北洋1樣,從來不是制定戰略的目標。
統1中國。這才是戰略目標。為了實現統1中國的戰略目標,要考慮國內國外兩種環境。誰會支持中國統1,誰會反對中國統1。到了這個階段,北洋與日本才作為諸多事實存在而進入名單之中,作為分析的對象。
不僅是教授戰略制定的何銳這么考慮,軍委與東北軍高層也都學會了這么考慮。何銳把王士珍送到了賓館,就直奔東北軍總司令部。此時的總司令部中已經充滿了人力,每1名軍人都在快步行走。以至于在拐角處要專門貼上了條幅,拐彎慢行。
走廊里充滿了腳步聲,已經沒辦法靠聽覺來判斷拐角另外1邊是不是走過來了人。匆忙行走而撞到1起的事情發生過不止上百次,甚至出現了事故。好幾人被送進了醫院。
軍人因為急火攻心,與撞到1起的同僚們發生了沖突,被送去禁閉室冷靜的也有十幾號。
最近1樓增加了電算室,在走廊里就能聽到手搖機械計算機運轉的聲音2十4小時不停。與傳統計算室內筆尖劃過計算紙的沙沙聲以及算盤珠碰撞的清脆響聲相比,這些機械造成的聲音就遠沒有那么悅耳,即便這個新部門把效率提高了很多,還是有聽力比較敏感的同志提出建議,是不是再主樓外專門給手搖機械計算機室建1座建筑。
何銳倒是不討厭這樣的聲音。何銳甚至回想起自己喜歡的青軸機械鍵盤在敲打時發出的清脆音響,那種節奏感在做文字工作的時候真的很能提升心情。
到了3樓,徐乘風等人已經到了。參謀長程若凡立刻開始了報告,“第1階段戰役已經結束,根據最初的計劃,我軍在朝鮮建立兩個司令部,在東北建立3個司令部。朝鮮正面戰線,建立平壤戰區司令部,由胡秀山同志出任司令。負責應對日軍反撲,朝鮮側面戰線,建立朝鮮司令部,將由徐乘風同志出任司令。負責沿海反登6作戰。”
徐乘風對于自己由東北軍總司令轉為1個戰區司令的事情毫不在意,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命令本身之上。
何銳心中則最后盤算著指揮官人選。胡秀山做事極為細致,下1階段戰役中,東北軍的目的是在日本進攻中消耗日本的實力。胡秀山說過,在朝鮮,沒什么是不可以放棄的。邊打邊撤,1旦有日軍師團級旅團級部隊脫離戰線,就立刻打出1個反擊。
在這方面,最適合的人選其實是程若凡。這幾年來,程若凡進步極大,他的特點不僅沒有被磨滅,聰明敏銳善于抓捕戰機的優勢反倒更被凸顯出來。
不過臨陣換將,對于胡秀山并不尊重,而且胡秀山完全有能力完成指揮任務。既然胡秀山沒有任何撤下來的意思,何銳對此也只能閉口不言。
至于徐乘風,他是東北軍中最有德國高級軍人氣質。堅定、從容、果敢。以東北軍的現狀,完全沒能力對付日本海軍,防登6作戰的方法就是死守防線。而東北軍的后勤能力不足,無法在朝鮮維持超過40萬部隊的機動作戰。
即便是用上了超過1半的卡車,也只能維持1個軍的部隊實施快速進攻。但凡汽車夠用,油料充足,何銳就不會放過漢城。
打這樣的硬仗,司令員超強的敏銳對戰局的影響就非常有限。徐乘風有條不紊又剛毅的作風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出力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