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6月18日,政治協商會議在京城召開。民國的制度落實度之差,早就被無數事實證實。新政府以武力統1,提出的制度建議都得到了通過。
重要的實際內容通過之后,1部分更注重形式的內容就被提了出來。看到關于京城該設在哪里的提案,湖南政協代表當即起身,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說道“明清定都燕京,皆是因為距起家之地近,以方便退路。此時鐵路輪船已經打破了地理限制,京城太過于偏北。從云南到京城,幾乎跨越了整個國土。京城當設于天下之中。在下以為,開封與南京皆是上選。”
南方政協代表們皆是贊同,紛紛發言表示支持。北方代表之中,除了京城出身的還想繼續定都京城,連天津都不支持京城繼續連任。
此次政協會議上,支持意見與反對意見都會在大黑板上清楚列出。很快,遷都就變成了1種共識。討論直接轉向了遷都到哪里。
何銳此時正在與蘇聯特使越飛會面。越飛先對新政府完成中國統1表達了祝賀,隨即送上了列寧同志的親筆信,“何主席,列寧同志托我帶給您他的感謝。您送來的藥物的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列寧同志的病痛。”
何銳笑道“請代我向列寧同志轉達我的謝意,感謝他使用了我們的藥物。”
此時兩人交談的時候很輕松,其實這個話題非常嚴肅。由于中國化工技術不足,現階段正雇傭了不少德國化學專家加入青霉素提煉項目,還沒能進入工業化生產。實驗室生產出來的青霉素是棕黃色,并非高純度的純白粉末。
之前東北政府與蘇俄政府在磺胺方面的合作非常成功,蘇聯成立后,詢問可否有其他藥物的時候,東北政府就了青霉素。
蘇聯政府當然不會拿到藥就給列寧同志扎上,定然是進行了大量實驗性治療,確定藥效以及安全性之后才會這么做。便是如此,冒著1定風險也要接受治療,也能從側面證明,列寧同志擔心自己死后蘇共內部的問題。
不過現階段的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青霉素有效的殺滅了各種病菌,列寧同志退了燒。經過蘇聯此時最高水平的護理與調養,又恢復了工作。
有了這樣的案例,前1段蘇聯采購團下了大量藥物以及疫苗的訂單。連新推出的藥物青蒿素,蘇聯采購團聽聞是治療瘧疾的,也是先買了再說。
中蘇雙方并非是單方面的出超,蘇聯也加大了礦石、木材等原材料出口。雙方都對貿易總量快速提升的局面下,依舊能保持貿易平衡的現狀表達了滿意。
身
當然,越飛同志來這里的目的絕不是討論貿易問題,“何主席,蘇共中央已經同意了中方對確定邊界的要求,具體勘界工作已經可以展開。列寧同志康復之后,回想起之前何主席提出過的中蘇戰略互信提議,很想就這個問題進行雙邊討論。對于已經在邊境執行的互不駐軍約定,我國想知道,可否用條約方式固定下來。”
何銳知道,在這件事上,蘇聯的確做出了讓步。中國有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蘇聯有蘇聯的民族主義情緒。蘇共同意在1870年后,邊境劃界中多占的數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要吐出來,實施邊境航道入海共管,這已經是蘇共能夠做到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