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閣下,當下的首要任務是阻止何銳引發的連鎖反應。”寇松表達了不同看法。
旁邊的內閣秘書長看到這場面,一時不太確定首相與外交大臣是否互換了身份。本該持比較強硬態度的首相提出各種方案想盡可能的和平解決,而本該提出各種可行方案解決問題的外交大臣則持相當強硬的態度。
看了一陣,內閣秘書長決定裝聾作啞一下。畢竟斯坦利鮑德溫的首相之路的確有些神奇,1924年鮑德溫被迫下臺后,上臺的工黨內閣竟然比鮑德溫更加虛弱。隨著英國艦隊在中國被擊沉,香港失陷等一系列的災難,工黨內閣在1924年10月倒臺,經過重新大選,鮑德溫再次上臺。
在內閣秘書長看來,鮑德溫是接受了工黨倒臺的教訓,不想重蹈覆轍。如果能夠用比較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鮑德溫就不想挑起無意義的戰爭。
最終雙方都沒能讓對方妥協,于是鮑德溫率先提出了要求,“寇松先生,請你回去看看這些經濟專家的分析報告,再進行討論。”
本書首發塔讀。。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寇松面對首相,天然就有地位上的劣勢。既然鮑德溫這么講,寇松也只能接過報告。但寇松并不死心,將一些外交部邀請的經濟專家的評估交給了鮑德溫,“閣下,您如果有時間,也可以看看這些專家的建議。”
等寇松起身離開,鮑德溫不快盯著已經關上的門看了十幾秒,這才轉過頭將寇松遞交的專家分析報告交給首相私人秘書,“伯納德,你把這個看完后給我講述一下。”
內閣秘書長看著首相私人秘書,心中不免有些同情。那些專家們的看法往往互相矛盾,想把這些對立的觀點精準的描述清楚,并不容易。
外交大臣寇松回到辦公室,不快的把文件扔在桌上,對自己的秘書命道“把這些文件看完,再給我講述一下。”
秘書立刻拿起文件看了起來,剛看完第一份的開頭,他就說道“寇松閣下,這份報告是伯明翰大學的。”
聽到伯明翰大學,寇松稍微愣了愣,就已經有了想法。一般來說,文件中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對方最想讓寇松看到的。而伯明翰大學正好是現任首相鮑德溫的母校。兩者聯系起來,想不多想都難。
就在寇松結果報告之時,秘書迅速的把其他幾份文件瀏覽了一下,就把文件在寇松面前一一擺開。寇松看到這些報告都是打字機打出來的,十分整齊。而伯明翰大學那份是手寫的,雖然寫報告的人文字非常優美,但上面涂涂改改的部分很多。兩相對比,更有內在含義。
寇松不討厭這種手稿,與那些打字機打出來的文件相比,手稿更能體現出作者的思考過程,對于作者的思維能力也是一種深度了解。
讀了一遍報告,寇松又把其他的經濟專家的報告看完,大概明白了鮑德溫首相的態度。來自伯明翰大學的報告是基于外交部派到中國的聯絡員藍普生的一份報告。藍普生在報告中表示,他與何銳政府的商務部長莫里循長談后,決定相信莫里循對中國經濟政策的介紹。將其內容發給了唐寧街。
寇松本人很想對經濟有深刻了解,不過他出身貴族,善于外交。但是在經濟方面的確比較弱。想到這些,寇松也有些沮喪。那些議員反對寇松當首相的理由不僅僅有寇松只擅長外交,不懂得國內經濟。喬治寇松勛爵屬上議院議院,與首相之身份有所不符這種考慮并不代表凡是貴族便不可任相;寇松勛爵具有貴族背景,但保守黨在當時卻正設法隱去其貴族色彩。都是拒絕寇松出任首相的理由。
首發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