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吳有平只用知道在密支那地區爆發了戰斗,卻不用直接插手此事。軍委就完全不同,此事就該他們負責。通過電報往來,軍委基本了解了情況,這才向何銳報告。
“英國人在上緬甸緬甸北部地區主要靠收買當地頭領的方式實施控制。緬甸的愛國者們與密支那地區的一個首領發生了沖突,對其發動進攻。正好有一隊英隊受首領邀請,前來鎮場面,并非是有意爆發的戰斗。”
何銳聽完介紹,心中盤算了一下,“后續情況如何”
“現在戰斗結束,緬甸民族革命軍占領了密支那火車站。想來英國在緬甸的部隊很快就會行動起來。”參謀長程若凡給了明確回答。
“西南局的準備情況如何把最近資料給我。”何銳下達了命令。
很快,幾大摞資料放到了何銳面前。與這個時代人最大不同的是,何銳很年輕的時候就能看到大量世界各地的地圖。畢竟想在世界各地旅行的話,總是要做些準備。
何銳在當時并非是故意要記憶下那么多地圖,卻的確有了印象。走過很多地方,很自然就能將報告中的數據與地圖結合起來。報告的數據顯示,滇緬公路進度相當好。雇傭當地勞動力就是對當地進行了經濟輸血,加上土改,從湖南到云貴的這條交通線沿線的社會秩序恢復的非常好。也也反過來促進了修路的進度。
修建滇緬公路的鐵道兵團投入了500名工程師,5000名技術工人,雇傭了40萬勞工。到現在完成了滇緬公路一半的建設,另外一半也完成了設計,正在開工。
看完道路建設,何銳拿起了兵站的建設報告。兵站是在后勤交通線上分布的站點,包括倉儲、休息等服務。其功能大概可以看成高速公路上的諸多休息站。區別在于兵站的服務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
西南局的報告中,由于兵站本身也為修路大軍后勤服務,所以每隔30里一個兵站的完成度竟然達到了100。
看到這里,何銳叫來秘書,讓秘書給西南局發電報,要求確定兵站的完成度。
何銳又查閱了橋梁修建進度。有些橋梁已經建成,有些橋梁正在修建。不管是完成的還是沒完成的,這些橋梁以及道路都以汽車運輸為標準準備的。
花了幾個小時看完資料,何銳接到了西南局的回電,西南局委員鐘義府向何銳確認,全部兵站100的完成了,并且投入使用。何銳立刻要求軍委再次開會。很快,以執掌軍令的副主席徐乘風,參謀長程若凡,總后勤部部長胡秀山為首的軍委成員再次到了會議室。
把自己對資料的評估講完,何銳說道“趕日不如撞日,既然已經開打,就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