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他進來。”何銳說著,與莫里循都站起身。
進來的是一位年輕的干部,見到何銳后立刻站直,說道“主席,楊楚柳前來報道。”
何銳迎上去與楊楚柳握手,又把楊楚柳介紹給莫里循,“莫部長,楊楚柳可是吳總理的學弟,從法國留學回來。學的就是鐵路。”
莫里循與楊楚柳握手,就覺得年輕人看著文質彬彬,手上卻很有力氣,明顯是干過體力活。三人就在沙發上坐下,楊楚柳先把報告給了何銳,見何銳沒有看的打算,就開始做匯報,“主席,我從蘇聯考察后,研究后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個,蘇聯修鐵路的技術源自沙俄,技術稀爛。”
噗嗤莫里循樂了。作為愛丁堡大學的醫學博士,即便莫里循不懂修鐵路,也覺得蘇聯技術非常一般。但是楊楚柳這種銳氣十足的發言也把他逗樂了。
等莫里循收起笑容,就見楊楚柳目光堅定,絲毫沒有因為一位部長發笑而受到影響。這讓莫里循倒是有些重視起楊楚柳。態度這么堅定的青年,要么就是狂生,要么就是真的有點本事。
楊楚柳聽何銳問道“第二個結論呢”
“蘇聯不存在野戰環境下快速維修被重炮擊毀,或者被重磅炸彈炸毀的鐵路的能力。”
“為什么”何銳平靜的繼續問道。
“我仔細了蘇聯的鐵路施工標準與參數,也實地考察過,也參觀過蘇聯鐵路施工。我能確定,蘇聯的確是按照他們的鐵路施工標準進行施工。”
聽楊楚柳這么講,莫里循又想笑,不過這次他憋住了,臉上沒有絲毫的異樣。因為楊楚柳這次的話就沒有什么好笑的地方,蘇聯鐵路建設單位按照蘇聯鐵路施工標準進行,這不是理所應當的么
何銳點點頭,示意楊楚柳繼續。楊楚柳翻開了報告書,指著其中一段說道“主席,蘇聯的鐵路施工標準與參數都抄襲的法國。蘇聯把路基等施工的土石方量減少了3050,我個人猜想,是因為蘇聯大部分地區是平原,減少了這3050的土石方量后,其施工速度提高,至少工程量減少很多,工程難度也降低了很多,施工成本隨之大大降低,鐵路修建速度提高。但是這么脆弱的路基,以及這么簡化,甚至能稱為劣化的施工,導致了幾個結果。首先就是蘇聯鐵路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降低,就以翻漿路為例,翻漿路固然是因為蘇聯的凍土問題,但是這么脆弱的路基,即便配合了其他技術,也解決不了他們的問題。這也是我為什么說蘇聯鐵路技術稀爛的原因。”
何銳當然聽明白了,連莫里循都聽明白了。這么明確的解釋,讓莫里循對楊楚柳的評價登時高了許多。雖然報告只用這么幾句話就說的相當清楚,但是這也得建立在楊楚柳的大量努力上。至少,法國的鐵路修建標準與規范,蘇聯鐵路休假年的標準與規范,楊楚柳不僅要完全讀過,還得理解后,進行相互對比。這非常消耗時間與精力。
楊楚柳不僅要懂各種修建鐵路需要了解的地質環境,還要花費大量時間親自考察。如果不是一個基礎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不可能搞明白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