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三人從沖擊中緩過來,何銳又畫了三軸發動機。理解了雙軸,那三軸就不難理解。無非就是在雙軸的中心再套入一根軸,再分別連接一組位于高低壓套組之間的壓氣機和渦輪中壓壓氣機、中壓渦輪。
王東陸看完,只覺得腦子里各種原本不成體系的設想開始快速組合,變成了這套設計思路下的一部分。
段祺瑞與徐世昌完全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們也明白了,何銳的思路已經遠超這幫飛機制造局的工程師。這下,段祺瑞與徐世昌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不解。能與何銳一起討論問題的,想來定然是優秀的工程師。但是現在看,這些人的水平比何銳差了很多。這就有些莫名其妙。
但何銳并不在意,年輕工程師們的反應和讓何銳很滿意。他們能立刻理解到這個程度,已經能證明他們的確是現在飛機制造局里面最出色的年輕工程師,是可造之材。如果是普通的工程師,看了這樣的設計后,定然搞不明白這思路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另外的紙上,何銳繼續畫著。這是何銳唯一有印象的一張渦槳發動機的設計圖,也是21世紀的a29螺旋槳飛機的發動機刨面圖。
渦輪發動機需要十幾年才能成熟可靠,但渦槳發動機就簡單的多。將渦輪噴氣發動機的轉速降低,用渦輪噴氣發動機驅動螺旋槳。渦槳發動機很可能一兩年就能搞出來,三四年就成熟了。螺旋槳戰斗機的飛行速度想超過550公里,會遇到空氣動力學的問題。
所以何銳在未來幾年想裝備的是一款,6時超續航,最大航速550公里的戰斗轟炸通用型螺旋槳戰斗機。而a29就是這樣一款全能型戰斗力機。可以攜帶1000公斤的掛載武器,到1942年前,足夠用了。
采用渦槳發動機的飛機各種參數全面超過零式戰斗機,尤其是飛機的堅固程度,勝過零式戰斗機數倍。而且渦槳發動機燒煤油,可比燒汽油的活塞式發動機便宜的多。
日本的零式戰斗機都能在太平洋戰爭中打滿全場,使用渦槳發動機的新式戰斗機打到1942年,何銳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未來15年內,渦槳發動機在民用市場上有著無比廣闊的空間。甚至到了21世紀2030年代,很多國家,包括俄國的支線飛機還在繼續使用渦槳發動機驅動的螺旋槳飛機。原因很簡單,這種航程10002000公里的短途支線飛機是真的便宜。
何銳對未來什么都不說,因為何銳的工作只是把未來交給這些年輕人,然后讓年輕人去開創未來。何銳則繼續為現在努力,為中國開創更多未來。
王東陸終于勉強理解了何銳的思路,這才從視而不見的狀態中恢復過來。就見兩位同事,一位如同老僧入定,一位則抬著手,手指在空氣中畫著什么。王東陸知道兩位同事并非癔癥,而是與自己經過的過程一樣,正在腦海里學習與融合知識。
于是王東陸看向何銳,就見何銳已經畫了兩頁東西。王東陸顧不上別人,湊上去看,就見一張上在渦噴發動機上加了一個減速器,另一張上花了一架飛機的外形。
這架飛機采取懸臂式下單翼,以及前三點式起落架。懸臂式下單翼,意思是處于機身下方的單機翼。前三點式起落架,指的是起落架的三組輪胎,前方一個,后方兩個。
國防軍的空軍戰斗機基本都是這樣的設計方式,在中日戰爭與中英戰爭中優勢極大。聽聞現在英國已經開始生產同樣設計的戰斗機。不過何銳畫的飛機有著一個巨大的玻璃機艙,還是雙座的。
看這個設計,駕駛員有著極佳的視野,但是這視野已經屬于浪費的級別。王東陸也不敢指責何銳,只能問道“主席,這是什么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