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也是如此,何銳長相挺帥的,挺上相。現在家家戶戶若是起了新房,都會請一張何銳的畫像回家掛著,希望能夠辟邪定運。想賺這筆錢的印刷鋪子制作的畫像粗制濫造,讓各地政府很是擔憂。索性就只允許城市的印刷廠的標準畫像出售。所以朱仙鎮這邊不說有意見,至少是不太能接受。
但這都是小事,楊向前完全不在意。他繼續問道:“鎮上有什么能自己干的。”
“自己能干的,只有種地。還有就是,鎮上若是能設一個自行車廠就好了。”
朱仙鎮不算遠,楊向前一行人到了朱仙鎮視察過后,發現當地經濟的確很一般。曾經服務運河的商業體系崩潰后,能剩下來的那點人都是服務周邊地區。若非土改后農民消費能力提升,想來局面會更糟糕。
但是朱仙鎮距離開封市太近,但凡是有些能力的商家都去了開封乃至于京城,誰也不肯把留在朱仙鎮勉強為生。
之后幾天到了開封其他地區,也都是一樣的局面。鐵路運輸已經徹底改變了開封市的經濟結構,加上運河中斷,開封市區之外的傳統經濟圈比周口更慘。好歹周口的水運還在進行,開封周圍的長途水運已經斷絕了。
開封周圍因為曾經興旺的水運系統聚集的商業地區已經重新變回了真正的鄉村,開封地區的人口中的青壯年進入了開封的工業區之后,剩下的都是農民。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12月初,結束了半個月的實地考察,楊向前回到了開封市,立刻向市委書記和市長做了個報告。聽了楊向前‘短期內不用考慮恢復商業’的看法,市委書記與霍鈞市長并沒有感到訝異。這反應讓楊向前確定,這兩位早就有同樣的判斷。
霍鈞市長問道:“楊市長覺得未來方向在哪里?”
“既然開封市的市區之外暫時沒有機會,我認為不能和現在的趨勢對抗。開封第一階段還是得靠農業。”楊向前給出了自己的判斷。陳州(周口)的水源比較充足,兩季種植推行的很順利。根據在陳州的經驗,楊向前認為此時只能通過加大農業良種推行為主。而且這種良種推行,只能根據開封比較‘多樣性’的土地局面,將良種馴化的范圍縮小。
聽到這里,霍鈞市長神色嚴肅的與市委書記對視片刻,市委書記叫來秘書,吩咐了兩句。而霍鈞市長則繼續與楊向前就此事繼續聊了下去。此時的開封辦公地區相當集中,沒多久,農業局長任四海推門進來。
霍鈞才停下交談,讓任四海介紹一下農業局的看法。農業局的看法竟然與楊向前非常類似,都是想擴大良種站的數量。按照之前的模式,良種站是一個縣一個。而農業局任四海認為,一個鄉一個良種站都不算多。根據中國農業模式,之前的良種是每一個村里頭誰家的糧食好,村里面都用那一戶的糧食做種子。現在讓一個縣都種同一種種子,并不合適現階段的局面。
現在的糧食種子培育方式與之前的種子也不一樣,一個鎮,一個鄉使用某一種種子才是比較適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