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0月13日,美國比較注重意識形態的右翼報紙也開始猛烈抨擊起這群為了錢啥也不顧的資本家。但是華爾街日報則是興致勃勃的對此事進行了報道,‘……這些美國企業家最終會選擇接受巨大風險的挑戰么?不完善的商業法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些都是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的巨大威脅。更重要的是,隨著fc貨幣聯盟的建立,這些美國企業肯接受并不穩定的法郎作為支付貨幣么?’
這些口誅筆伐看似生猛,但美國大亨們在資本主義世界中還是統治階級。統治階級內部還是要講規矩,講道義的。對這幫人質疑批判是一回事,把這幫人往死里整,那就是壞了規矩的事。資本主義國家并不這么干。
所以美國大亨們在中國看到了這些報紙,也沒真的把這些報紙上的內容當回事。尤其是洛克菲勒,他等待著與何銳進行一次會面。這是很難得的會面機會,洛克菲勒對于這次會面中會談出些什么頗為期待。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11月15日中午,洛克菲勒在京城的一家飯店的包間里坐下沒多久,門一開,何銳已經走了進來。洛克菲勒站起身,近距離打量著何銳。這個39歲的男子的黑發中有了許多銀絲,卻沒有讓何銳看上去蒼老。
何銳的神色輕松,充滿活力。兩人一坐下,何銳開門見山的問道:“洛克菲勒先生,我看過關于您的介紹,在石油業,您的公司是世界上非常有實力的企業。”
洛克菲勒笑道:“但貴國的國土資源部好像并不歡迎我們在中國投資。”
何銳坦率的答道:“石油是一種戰略型資產,關乎我們的國家安全。并非我們不認同洛克菲勒公司的實力,而是在這個領域,我們不能承受風險。”
洛克菲勒很欣賞何銳的態度。即便是拒絕,何銳也沒有負面情緒,只是明確的闡述了中國的立場。所以洛克菲勒也坦率的答道:“如果是這樣,我們的公司就沒辦法在石油領域投資中國,根據貴國國土資源部的描述,中國石油的位置太深,這種合作開采的代價太大了。”
“我雖然感到遺憾,但是合作領域也只能如此了。”何銳說道。
雖然說是遺憾,洛克菲勒在何銳臉上沒看到絲毫的遺憾。而何銳繼續說道:“不過在其他領域,我們還是有很多合作空間。譬如,石油設備的制造與生產,這就與國家安全的關系不大。”
洛克菲勒最初是想獲得中國石油的開采權,既然得不到,就讓他認為與中國合作的領域變得非常狹窄。至于石油開采設備的生產,這個投資的確太大,風險也隨之提高。石油開采設備雖然也是挖洞,但成本與技術含量可不是打口水井那么簡單。一套設備的價格動輒數萬乃至于十幾萬美元,一片石油產區的投資很可能達到數百萬乃至于上千萬美元。
這么多投資砸下去,所面臨的風險已經不僅僅是投資被中國政府沒收,而是投資很可能因為中國的需求不足而失敗。
所以洛克菲勒直接將自己的擔心講給何銳。就見何銳不僅沒有意外,甚至沒有訝異。這讓洛克菲勒感到很有趣,他甚至生出一種猜想,如果何銳不是一位掌握著巨大權力與資源的政治家,而是一位商人的話,何銳的經營能力會如何呢?會不會獲得與何銳在軍事與外交勝利一樣程度的成功?
首發&:塔>-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