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兵指導員聽到這些名字,也覺得很有趣。史密斯村的意思是“鐵匠村”,伍德村的意思是“木頭村”。光聽名字,英軍在這兩個村子建立炮樓倒是很合理的選擇。
村民聽到這話,興奮的喊道:“去伍德村,帶我們一起去。那邊村子的英國狗們殺了我們村的好幾個人。瓦列兄弟,你要帶我們去報仇!”
村民可不是光說說,他們很快就拉出兩批老馬,套上了車。傘兵部隊將馬車護在中間,將炮擊炮與火箭筒之類的重火力放在上面,以節省體力。
輕步兵們之所以“輕”,指的是他們只能攜帶這些“輕型火力”。重步兵們則是能夠攜帶重型武器的部隊,這些部隊就需要大量的載具。在機動車輛出現之前,重步兵們靠的就是騾馬提供行軍動力,以節省步兵們的體力。
走了兩個多小時,伍德村炮樓終于出現在視野里。就見到炮樓上的探照燈一個勁的四處亂掃,明顯是得到了一些消息。
面對這種60炮擊炮都能解決的炮樓,傘兵們表現得相當出色。他們身上的迷彩服是針對愛爾蘭這種多雨濕潤氣候設計。除了增加防水能力之外,迷彩的顏色更是與周圍環境高度一致。也就是說,迷彩中的黑色部分增強了。
愛爾蘭這種多雨濕潤地區,草長得很好。而低溫又導致了愛爾蘭的草死亡后不會被快速分解,而是在水的浸泡下逐漸泥炭化。一些愛爾蘭的河流水流呈現黑色,并不是因為愛爾蘭工業化程度高,污染嚴重。英國可不會允許愛爾蘭搞工業。這種黑色的河水完全是因為地下的逐漸泥炭化的黑土被水帶走了顆粒,將水染成黑色。
瓦列并不太懂這些,他就看著傘兵們匍匐在地,拖著60炮擊炮向前爬行。當雙方距離達到5米后,瓦列還能看到傘兵們的行動。距離超過10米后,當傘兵們不動的時候,瓦列甚至不太能分清楚傘兵們的身影。甚至在探照燈掃過傘兵一部分身體的時候,瓦列也很難分清楚那些迷彩服與地面的不同。
就這么過去了20多分鐘,炮彈突然猛烈打向了英國炮樓。炮樓很快就被摧毀了,瓦列當即讓村民們先不要動,自己帶著部隊發動了進攻。
令瓦列訝異的是,傘兵們并沒有如上次一樣觀看,而是在擊毀炮樓后立刻開始進攻。傘兵中有中國人,有白人,有黑人。但瓦列是不太能分辨清楚這些不同人種的戰斗力差別。
戰斗進行了十幾分鐘,瓦列需要打至少半個小時的炮樓下的陣地就被解決。
沒等瓦列確定,滿心復仇情緒的村民們已經拎著木棍沖了上去。英國抓他們去修炮樓的時候不僅每天拳打腳踢,炮樓修好后又不許村民們經過,還打死打傷了村里的幾個人。這就是英國幾百年的傳統,英國軍隊決不允許被冒犯。
愛爾蘭民風彪悍,講的就是出來混,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既然英軍不允許村民們活,村民也不覺得在英國軍隊戰敗的時候讓英國軍人活下去。
瓦列趕緊上去想攔著。他很清楚愛爾蘭的民風,同樣很清楚中國的軍紀。對中國來說,虐殺戰俘可是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