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也不能怪法國。現在的法國不過4千多萬人口,中國人口就有7億,朝鮮、上緬甸以及阿薩姆地區被認為是中國的海外省,當地人的血統被認為是中國的近親。這些人口加進去,中國人口大概有8億。是法國的20倍左右。中國的領導人更加冷靜嚴肅倒是理所應當。
法國總理卻沒意識到這些,他講述著法國方面的研究內容。俄羅斯時代,最大的實體貿易對象是德國,最大的金融交易對象以及技術引進對象是法國。與歐洲的貿易素來是俄羅斯最主要的貿易內容。
“……歐洲將不再對俄羅斯進行封鎖和制裁,從貿易線的長度以及貿易內容來開,蘇聯還是一個歐洲國家。”
基洛夫聽過這方面的討論,擺脫對華貿易的依賴一直是蘇共中央內部的一種觀點。只是封鎖對蘇貿易的是歐美。中國在蘇聯處于孤立地位的時候,是蘇聯唯一的貿易與金融渠道。拋開國家利益考慮的話,中國在對蘇聯貿易中非常克制,并不存在有意無意將蘇聯變成中國商品傾銷地的舉動。
中國不斷擴大與蘇聯的貿易領域,尤其在重工業領域,中國向蘇聯共同合作開發工業標準,或者向蘇聯轉移技術,讓蘇聯能夠在蘇聯國內建設重工業產業。中國還在這些產業剛開始生產的時候向這些企業下訂單,提供技術人員幫助。盡力縮小中蘇貿易順差。
基洛夫說出了蘇共內部的共識,“蘇聯并不會考慮削弱中蘇貿易。”
法國總理當即點頭表示贊同,“蘇聯非常需要對華貿易。法國只是愿意提供更多貿易內容與金融服務,幫助蘇聯發展國內經濟。”
既然法國不是為了拆臺而來,基洛夫就與法國總理聊起了經濟合作的事情。法國已經失去了廣大殖民地,歐洲各國都有自己的工業體系,而且人口最多的德國也只有不到8千萬人口。蘇聯與法國進行貿易的空間大得很。
眼見在法蘇貿易領域有合作空間,法國總理問道:“蘇聯希望如何處理德國?”
“這是蘇共中央的權限。我認為,必須讓德國徹底去納粹化,去軍國主義化。讓德國恢復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法國總理笑而不語。納粹主義在德國的興起還能說是最近20年的事情,但德國從普魯士時代就是軍國主義路線,拿破侖感嘆過,“普魯士人都是從炮彈里孵化出來的”。在德國執行去軍國主義,可不是什么讓德國恢復成一個“正常國家”。一個去軍國主義的德國,反倒是歷史上的不正常。
但這話說出來就沒意思了。法國總理認為基洛夫的看法證明了蘇聯有徹底征服德國的意愿。這樣的交談用語就已經足夠。
喝完了咖啡,法國總理起身與基洛夫握手道別,“我很期待能夠到蘇聯訪問。”
這也是一個很鮮明的信號。一旦法國總理出訪蘇聯,就意味著法蘇關系恢復了正常。在當下的歐洲,法蘇的靠近能夠極大影響歐洲的局勢,以及法國與蘇聯在歐洲的地位。
“我會向蘇共中央轉達您的意愿。”基洛夫明確表態。他倒是沒想到,本來準備讓莫洛托夫去辦的事情,居然就這摟草打兔子般的順道完成了。
“期待在莫斯科見到您。”法國總理意味深長的說道。.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