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參加致哀的歐洲領導人并沒有在致哀會結束后作鳥獸散,他們本就帶著許多政治任務而來。戰爭進行到現在,哪怕是法國都元氣大傷,自然希望能夠確定本國在未來世界經濟體系中的新地位。
李潤石政府并沒有讓各國領導人失望,提出了建立聯合國,建立世界銀行,建立關貿總協定這三大計劃。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成立了國際聯盟組織,非列強國家總算是有了一個能夠發言的平臺。與建立國際聯盟的時代相比,現在的世界終于出現了打遍全球無敵手的新霸主。
聯合國憲章的核心要點就是國家的主權不該受到侵犯,各國的國格都平等。符合了一眾小國與弱國的利益。中等強國雖然不爽,卻也沒辦法和大國與小國聯盟硬碰硬,只能同意。
之后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建立。在一個平等的體系內設立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看似是自相矛盾,卻是充滿了現實主義理性的決定。只有強大國家形成一致,才能解決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問題。
中國肯定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英國與法國不再是世界范圍內的殖民大國,而且英國現階段只剩下大不列顛島,英國被排除在外。
非洲現階段被中國托管,暫時可以不考慮非洲擁有常任理事國。南美人口少,而且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沒有國家真的希望南美出現常任理事國。蘇聯與法國都成為了常任理事國的有力候選。
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大國,在不少國家都得到了支持。法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則遭到了不少質疑。李潤石不得不親自為法國進行游說。
最激烈反對法國的國家并不來自于歐洲,而是來自于亞洲。歐洲各國乃至南美各國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常任理事國,所謂人多嘴雜,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三個常任理事國,就可以對中國的提案進行更多的否定。
李潤石首先去見的乃是日本總理石原莞爾。日本首相是4年一任,石原已經第五次連任,創造了日本首相任期的最長記錄。
在所有前來吊唁的外國領導人中,石原是當眾哭出聲的家伙,卻沒人質疑石原演戲。大家都知道石原與何銳的私交,石原如果不哭,反倒會讓人感覺意外。
石原倒是沒有想過利用他與何銳的私交向李潤石施壓,他只是坦率的說道:“以日本的貢獻,我們有理由獲得常任理事國。”
李潤石沒有立刻去說服,只是拿出一封信交給石原。石原接過信,就在封皮上看到何銳熟悉的字跡。石原當即坐直了身體,他聽說何銳是突發疾病而死,并沒想到何銳居然準備了給他的信。
想到過去幾十年中與何銳的交往,石原又紅了眼眶。閉上眼平復了一下情緒,石原才拆開信封。
在信里,何銳講述了自己感染冠狀病毒后,身體組織受損嚴重,搞不好啥時候就會突然死去的評估。見何銳如此豁達,石原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