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平搖搖頭,“工業化哪里會溫情脈脈,新中國的工業化只是比歐洲更有效,所以初期的痛苦時間更短。很多人甚至還沒來得及感受到痛苦,殘酷的高積累時代就結束了。”
李潤石也這么認為,只是還不敢完全確定。見吳有平也是如此看法,便更有信心。吳有平問道:“李主席有新感受了?”
“不是新感受,只是感覺更接受這樣的看法。”李潤石有些感慨的答道
在高強度對抗中崛起的歐洲將滿清打的滿地找牙,倒是理所應當。但何銳建立新中國后,中國就煥然一新。李潤石認為何銳并非是修補,而是真正把中國拖入到工業時代,不管中國人民是不是高興,就硬生生把中國人民投入工業化生活之中。
蘇共其實差不多,只是何銳在經濟方面的能力太強,以至于本該是血腥殘酷的工業化,在何銳這里雖然如同嚴父的逼迫,但整體上卻是溫情脈脈。
李潤石將自己的看法做了個總結,“至少人民得到了國家發展的紅利。”
吳有平輕輕搖頭,嘆息道:“是國家有能力將利益兌付給人民。主席不在了,我反倒更感受到他在經濟方面的洞悉力與執行力。”
李潤石有同樣的感慨。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到現在,中國戰死百萬,受傷300萬。滿清最后的時代,正規軍傷亡也沒有這么大。而且滿清根本沒有能力承受這樣的傷亡,最終以可恥的形象被釘在恥辱柱上。
新中國承受了這樣的傷亡,甚至沒有在社會上出現任何公開的負面影響。原因就如吳有平所說,何銳已經向人民兌付了承諾,人民的收益遠超他們的想象與理解。
此時外面傳來工作人員的聲音,看來像是在阻止什么。吳有平起身走到門口,就見工作人員正在努力攙扶起一些跪地叩頭的吊唁群眾。
吳有平嘆息一聲,卻也沒出面干預。他對身邊同樣沒有出聲的李潤石說道:“李主席,在未來,隨著人民能力的提升,他們會更清楚的認識到主席為大家做了什么。我希望這種認知不要變成未來對立的導火索。”
李潤石只覺得自己的擔子更沉重許多。吳有平說的很對,何銳將投入產出比推到如此程度,未來的中國民眾必然會真正認識到何銳如何創造出中國領導的全球大市場。到了經濟進入下行周期的時候,很多人的反應并不會是正面的。
方向錯誤了,知識越多越反動。李潤石心中冒出這樣的念頭。但是要不要把這話講出來,李潤石還在猶豫。在沒有面對路線斗爭的時候,如此挑明矛盾并不有利于團結。
最后,李潤石還是開口了,“總理,根據你的觀察,人民感到了恐慌么?”
吳有平嘆道:“也許人民現在最迷惑的是,大家覺得自己應該恐慌,卻完全找不出恐慌的理由。”.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