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為什么變成這樣,報告認為是何銳的死,給世界人民解放軍的影響比評估更大。李潤石卻更冷靜的認為,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他李潤石沒有勇氣對比利時軍隊采取徹底毀滅的戰術。或者說,當比利時軍隊展現出不顧生死的瘋狂姿態之時,李潤石并沒有給世界人民解放軍注入更大的勇氣。
勇氣或者說士氣,是戰爭中非常微妙的1件事。如果部隊認為自己必須付出巨大代價才能戰勝敵人,部隊就真的能夠接受巨大的損失。太平洋戰爭中,為了與美國爭奪島嶼,中日聯軍在南北兩個戰場付出了巨大代價,在1定時間內耗干了英美聯軍的遠程投放能力。
在北美戰役以及北非戰役中,中國軍隊以及世界人民解放軍同樣靠著大規模的常規作戰,耗干了美國、德國、英國的遠程投放能力。
勇氣并非無中生有,勇氣更需要回報。何銳去世后,李潤石發現自己對何銳的評價越來越客觀,曾經認為何銳在很多事情上立場有問題,現在站在何銳的位置上,李潤石才發現是自己的視角有問題。
人民對于何銳的需求還真的不是從何銳這里學到什么,絕大多數人民對何銳的需求就是何銳帶給大家勝利。人民需求多種多樣,安全、政治、經濟,社會可比政府要大的多,人民的尋求覆蓋了方方面面。
何銳滿足了人民的需求,不是1個方面或者幾個方面,而是滿足了方方面面。不管人民能夠明確提出來的,或者是人民無法明確提出來的,甚至是人民沒意識到,沒有認識到的。何銳在實現他的目標過程中都予以實現。
李潤石現在面對的問題就在于,他希望能夠減少傷亡,但是沒能讓執行的同志們接受他們付出這樣大的代價,將以什么樣的回報方式在未來呈現。
何銳在戰爭中可是心狠手辣,在對日作戰中,凡是有過戰爭罪行的部隊與人員,1旦被抓,就會被審判后以戰爭罪被徹底處決。在短期內,何銳滿足了人民復仇的愿望。中期內,再無日本軍隊敢囂張的公開犯下戰爭罪行。長期內,中國主導的亞洲格局,日本真的反思了其國內的戰爭理念,承認了軍國主義的罪行,并且清洗了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
這也是何銳與李潤石的區別。李潤石認為人民是可以被從錯誤的想法中被拯救,何銳卻從來不考慮拯救那些被錯誤理念變成敵人的人民。按照何銳的說法,那就是“付不起那么高的成本”。
想明白了這點,李潤石也沒有因此而動搖了自己的思路。李潤石也是有脾氣的人,既然條件允許世界人民解放軍無需團結反動派,李潤石就下達了明確的命令,“1個個詢問被包圍的敵人,只要他們不投降,就徹底消滅!”
終于得到了這樣的命令后,前線憋屈很久的官兵們終于感覺自己被束縛的手腳得到了解放。即便這個命令來的有些晚,但是在前線們作戰官兵們卻沒有那么嬌氣。
溫壓彈很快到位,徹底消滅比利時反動派的戰役就此展開。不投降就去死,官兵們雖然會因為戰爭的慘烈而感傷,卻不會因此而動搖他們徹底摧毀殖民主義的決心。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