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機動能力超強,6輪裝甲運兵車在行駛的時候非常穩定,在坡地,濕地,平地都表現出非常出色的越野能力。
從外面看車身設計,就能感受到內部的寬敞與舒適。車上安裝了1門大概80毫米的火炮,以及前后兩挺機關槍,火力應該相當強勁。
以蘇聯紅軍的作戰經驗,1輛蘇聯坦克面對這樣的裝甲運兵車,都未必能夠討得了好,就更別說1個班的蘇聯騎兵。
這些裝甲運兵車內能夠運載1個班的步兵,在與世界人民解放軍友好交談的時候,那些瞅機會看了看裝甲運兵車內部布置的蘇聯紅軍騎兵都注意到。這1個班的世界人民解放軍步兵們攜帶了包括步槍,炮擊炮,以及其他火炮在內的武器,以及相應彈藥。
想和1個班依托了裝甲運兵車的世界人民解放軍作戰,1個蘇聯紅軍騎兵班根本不夠。在血與火的戰場上靠廝殺走到現在的蘇聯紅軍官兵們都很清楚,只怕1個騎兵排也遠遠不夠。
更何況世界人民解放軍還能依托裝甲運兵車來戰斗,等于是有1個小型的移動堡壘。如果雙方拼速度,裝甲運兵車行駛速度也不比蘇聯騎兵的戰馬慢。
很多蘇聯紅軍騎兵心中明了,世界人民解放軍是真的對蘇聯紅軍沒有敵意。如果他們抱著寧可開打也要爭地盤的打算,現在不知道得有多少蘇聯紅軍騎兵被干掉了。
正因為知道自己的安全維系在對方的善意上,自認為是歐洲1員的俄羅斯文明中,對于善意的理解與中國完全不同。他們的文化中并不相信善意可以勝過本能的惡意,頗有點他人即地獄的意思。
在搶奪地盤方面并沒有鬧出什么大事,并且取得了不少進展,這些消息很快傳到了正在指揮柏林戰役的蘇聯紅軍司令部。
朱可夫,崔可夫等人收到了世界人民解放軍并無敵意的判斷,以及在地圖上確定了蘇聯段已經基本控制了德國東北部地區的現狀。他們便告知蘇聯紅軍,“在不要與世界人民解放軍爆發沖突,決不能打第1槍的情況下繼續推進。”
在俄羅斯文化中,對方既然沒有表達惡意,就意味著對方接受蘇聯紅軍繼續推進的事實,那么蘇聯紅軍就可以繼續推進。禮讓之類的文化在俄國文化里面并不存在,所有的禮貌都是在激烈斗爭,包括戰爭手段后不得不選擇和平的狀態下才會采取的外交禮儀。
而且此時朱可夫與崔可夫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圍攻柏林之上。黨衛軍那些裝甲部隊的番號讓蘇聯紅軍上下全都感受到了殺戮的沖動,太多太多的蘇聯紅軍官兵以及蘇聯民眾死在這些納粹黨衛軍手中,而且這些黨衛軍部隊完全沒有投降的打算,而是在柏林城進行防御作戰。不徹底消滅這些黨衛軍,就不可能奪取柏林這個納粹德國的首都。
關于蘇聯紅軍搶地盤的消息是在兩天后,也就是4月23日那天才送到世界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程若凡元帥面前。
在接到消息前,程若凡元帥正在干兩件事。第1件事就是討論如何處理已經運到歐洲的裝備,武裝數百萬世界人民解放軍,即便不算上維護裝備的0部件,也有數千萬件各種武器送到了正在解放歐洲大6的世界人民解放軍手里。
世界人民解放軍并沒有占領歐洲的計劃,大部分軍人都將在戰爭勝利后返回故鄉,解甲歸田。世界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發現,把這些武器運回國內,是1種賠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