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心中感嘆了程若凡的政治覺悟之后,李潤石對于蘇聯的反應已經沒了太大信心。以蘇聯到現在為止的行動來看,充滿了帝國主義范兒。頂多算是1個紅色帝國主義。
回想何銳的判斷,李潤石不得不承認何銳很多看似尖酸刻薄的話,其實只是他在努力正確描述而已。文化基礎落后的話,社會主義制度也沒能讓蘇聯躍遷到更高級別的文化軌道上去。
但此時蘇共因為世界人民解放軍的善意表現而轉到了攻克柏林的戰役上。蘇聯與中國現階段是競爭關系,但是與納粹德國是不死不休的敵人關系。很明顯,納粹德國也是同樣的判斷。蘇聯紅軍進攻柏林的戰役從1開始就進入到極為慘烈的程度。
第1輪進攻中,1天多時間,20萬蘇聯紅軍雖然殲滅了大量的德國黨衛軍部隊,卻也承受了慘重的損失,以至于這20萬進攻部隊不得不撤下來修整。
在蘇德戰爭中,率先使用人肉炸彈的就是納粹德國軍隊,反倒不是蘇聯紅軍。現在,困獸猶斗的納粹黨衛軍繼續使用這種戰術,在十分受限的柏林城市戰爭中屢屢得手,讓蘇聯紅軍遭受到了慘重的損失。
雖然勝利必然屬于蘇聯紅軍,但是為了贏得勝利,要付出多少代價,蘇共已經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
斯大林并沒有討論這個問題,他強行把議題拉回到對于東歐國家的整合上。現在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已經成為了蘇聯的控制區。以蘇聯的傳統,這些國家將成為蘇聯的緩沖區,其政治和經濟將接受蘇聯的領導。
為此,斯大林準備召開1次由蘇聯主導的這些國家的會議。斯大林對1眾蘇共高層說道:“會議時間就定在攻克柏林的第2天。”
用納粹德國的徹底失敗立威,倒是很符合俄羅斯的文化。蘇共委員們全都表示了認同。
不等有些人拍馬屁,斯大林繼續說道:“另外,我們將在占領區建立另外1個德國政權。”
莫洛托夫聽到這里,有些想開口。但是他最終什么都沒說,戰爭結束往往意味著曾經的合作者將成為對立者。這并非人性險惡,而是兩個合作者之所以合作,完全是因為有更重要的敵人。
蘇聯與中國之間都曾經承受著沉重的外部壓力,不得不在很多領域合作。現在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給蘇聯制造的枷鎖隨著這些國家被徹底擊敗而消失。但是擊敗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的中國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就是說,中國已經是數量最大的威脅。
不管最大的威脅是誰,蘇聯都必須應對,并且是以絕不向中國壓力妥協的方式維護蘇聯的獨立自主。不得不加入中國建設的秩序,本身就是失去了獨立自主。蘇聯絕不可能制定這種政策。
但莫洛托夫也很清楚,中國貌似沒有非得分裂德國的打算。也就是說,蘇聯分裂德國的行動1定會遭到中國的反對。中蘇之間的矛盾公開化,很可能就會從這里開始。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