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行員的角度來分析,戰前,美國中部富裕農場的飛行員作為當年的第一批核心力量,美國空軍中的精華,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消耗殆盡。
第二批飛行員中南方與北方的都有,在北美戰役中被徹底耗干。
能活下的大部分第三批飛行員有個共性,就是非常個人化,不太能符合現代空戰那種高度紀律性的要求。北方工業發達,工人階層出身的飛行員們天然更具備紀律性。南方就差了不少。這就導致第三批飛行員中的南方數量遠高于北方。
艾森豪威爾當然希望只是因為南方飛行員數量多,才導致了北方的空戰劣勢。但是空軍參謀部的評估中,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有可能是因為南方的航空業真的能夠支撐南方的空戰實力。
這部分人的理由也很充分。戰斗機需要定期維護,南方那么多戰斗機現在依舊能夠保持這么好的狀態,那就不僅維護到位,零部件也定然在定期更換。如果南方航空產業完蛋了,但憑老舊飛機的狀態不可能有現在的戰果。
艾森豪威爾壓制了個人情緒后,才對馬歇爾答道:“我認為南方的航空業很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完備。”
馬歇爾沒有再說什么,他也需要時間來壓制這個不幸可能引發的不快情緒,同時也要思考接下來的選擇。
美國即便失去了阿拉斯加,也有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士地。南北兩方的面積都有300萬平方公里以上。在如此廣袤的士地上進行戰爭,陸軍極為依靠后勤補給。
南方并不想征服北方,所以不需要出境外作戰,后勤壓力比北方小得多。北方空軍一旦居于劣勢,陸軍后勤補給線將隨時遭到威脅。北方也沒有實力組建起300萬能夠靠陸軍進行防空的軍隊長期作戰。
考慮完劣勢,馬歇爾開口說道:“能否再維持一個月的作戰?”
“應該可以。”艾森豪威爾答道。
馬歇爾給出了自己的判斷,“我們已經攻克了南方的首府蒙哥馬利市,接下來我們將重點解決掉南方的工業區。那時候南方就將無力繼續戰斗下去。”
3月2日,丹中校越過了美墨邊境,趕回位于德克薩斯州首府的美利堅同盟國作戰聯合指揮中心。他得到的消息并不樂觀。美利堅合眾國的陸軍在海軍航空兵配合下,正沿著美國東海岸南下,其進軍方向上有好幾個美利堅同盟國重要的造船廠與工業基地。
雖然美利堅同盟國的國民軍奮力抵抗,但是聯邦軍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先摧毀南方的工業中心,削弱南方的戰爭潛力。
剛看完最新戰報,得知丹中校回到美國的波旁中將發來了電報,“立刻前往加州舊金山。”
不顧旅途勞頓,丹中校立刻申請到了一架飛機,趕往舊金山。在舊金山降落前,丹中校看到了大量的工廠已經恢復生產,心中就感到了歡喜。
美國戰前兩大工業區,一個是五大湖,另一個就是加利福尼亞州為主的西海岸。最早遭到中國打擊的美國工業區就是西海岸。但是最早恢復的恰恰也是西海岸。
如果按照南北戰爭的劃分,加利福尼亞州應該加入北方,但這次內戰的局面大不相同。南方主打的立場是對北方發動戰爭導致惡劣結果的堅決反對,以及不愿意因為與中國對抗而背負沉重的賦稅。這種事情要么通過重新立憲來解決,要么就直接分家。
曾經的敵人們在共同的理念下站在了同一旗幟下。否則的話加州怎么都不可能與德克薩斯這個孤星共和國站到一起。
能讓加州與德州站在一起的原因,美利堅同盟國在制度上限制了聯邦權,制度上存在退出美利堅同盟國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