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們所需要的只是概率中有1個“1”,不管1之前是多少位的小數點,天才們都能實現那個概率極低的可能性。
何銳采取的所有政策在事后看都談不上多么奇特,用唯物主義的角度去分析,那些條件只是大家都沒有認識到或者不敢去相信的現實存。何銳所做的只是設想出了目標,精準的在需要行動的那1刻,干了那1刻該做的事情。
之所以說何銳是唯心主義,是因為世界其實不是那么運行的,世界是各種現實存在與個人認知之間的互動。所以唯心主義者們早晚都會在現實面前失敗。
但是世界上存在天才這種具備超強想象力的家伙,1旦他們天生的想象力以及后天形成的神經元先后順序組成的想象模式符合了現實規律,他們就可以憑借自己的想象得出無限接近現實的判斷。
天才與偉人的區別在于,天才所做的1切都不可重復。偉人們則不同,他們基于唯物主義理念提出了邏輯,方法論,理論聯系實際的模式。普通人可以不斷學習偉人們指出的道路,切實有效的提升普通人對于世界本質的理解,讓普通人從自發狀態進入自覺狀態,將自己提升到1個全新的高度。
李潤石看完了這1篇后,在屏幕上停下,問程若凡,“你是不是擔心這次悲劇與這個有關?”
程若凡搖搖頭,“我不認為有人敢公開這么做。如果真的是為了這個內容,我們不可能完全沒有感覺到任何變化。”
李潤石從程若凡的話里面聽出了1點不自信。1970年,李潤石沒有再次競選黨主席后,新的政府政策就發生了很大改變。從原本傾向于公平的政策轉向了“使用者付費”的模式。
如果從1915年開始計算,何銳搞革命的30年中,中國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
1945到1970年,李潤石時代靠著何銳的產業政策規劃,高速發展的同時搞平等政策。
55年中積累起來的巨大財富讓人民有能力消費,網絡時代又給消費提供了空前的信息。所以過去10年中,針對各種需求的消費品以及消費項目爆炸性增長,空前的消費力讓中國經濟達1騎絕塵。
不僅在國內,中國消費者10年處境旅行超過8億人次,中國消費者們擠爆了全球。從亞洲到歐洲,從非洲到美洲。在城市,在鄉村,在原野。從山巔到幽谷,從6地到海洋,但凡是歷史課本上有記載的地方,中國消費者們都想去1趟。
這種消費讓世界也享受到了中國消費力的紅利,同樣也創造出了無數騙人的噱頭。
對于這些事情反感的人可不少,情緒化的觀點認為,“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理性化的則認為,“理性消費,克制沖動”。
那些爭論提升后,就變成了雖然也嘗試著運用理論,然而理論水平不高,各種似是而非乃至于錯誤理念滿天飛的互撕。
互撕到后來,就變成了將何銳與李潤石給對立起來,成為看似兩種意識形態枉顧事實,按照所謂的“理解”,舉著兩面旗幟對立的局面。
實際上當事人和周圍親自經歷過的人都很清楚,何銳與李潤石之間完全沒有對立關系。
所以李潤石不得不懷疑,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故意搞事。把水攪渾,從中牟利。
從利益角度去分析,縱容乃至于推動消費主義的人中,有的圖錢,有的圖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