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允年帶著殘余部隊,往秦嶺山頭撤退。
山腳下依舊是匈奴大軍鐵騎啾鳴,弓弩破空之聲,不絕于耳。
來助陣的江湖俠士,只有少林和武當幾人,隨他沖了出來。
少林高僧了缺大師,背著身受重傷的了無,率先撤出中軍大營。
了缺身旁是也有傷在身的武僧天龍,攙扶著武當掌門華陽真人。
武當派僅剩掌門一人生還,可見戰事慘烈。
山腳下,匈奴騎兵已將斷后的百里求賢眾人與點蒼五俠,重重包圍。
費允年在山上見到山腳下的戰事,悲從中來,幾欲落淚。
“可憐百里老英雄,身陷重圍,如何才能脫身”
“唉。”
費允年仗劍在手,深深嘆了一口氣。
“我軍在此處阻擋匈奴一日,朝廷就多一天調動兵馬的時間,諸位英雄壯舉,一定名垂青史,重于泰山。”
他指揮已經脫險的少林武當俠士繼續越過秦嶺山頭,往后方退卻,自己卻想要回身去救山腳下那些無法脫困的部隊。
他剛剛下到半山腰,就發現遠方匈奴陣中旗幟大亂,似乎有了極大變故。
匈奴中軍是單于涂的部隊,原本坐鎮沙場,毫無戰事,此時那兒竟然傳來金戈之聲,人仰馬翻。
圍困百里求賢等人的部隊,由匈奴左右賢王率領,正待發起新一輪猛烈的進攻,卻也察覺到己方陣營有變。
他們身后,突然金鼓之聲大作,單于涂竟然鳴金收兵。
“后方一定出事了,難道我們中了費允年的調虎離山之計”
左賢王呼延玉池,心中大駭,調轉馬頭,第一個向單于涂的部隊靠攏。
其余匈奴騎兵,聽到信號,也紛紛跟隨左賢王,撤出陣地。
右賢王蘭陶莫奧,再次舔了舔刀口的鮮血,狠狠地跺了一下腳,招呼手下斷后,不再向守軍發起沖殺。
點蒼四劍俱都受傷,正苦苦支撐,猛地發現匈奴騎兵四下退走,心中也是納悶。
和他們并肩作戰的上官鳴說道
“四位師叔,費將軍已經脫險,我們趁匈奴退走,也趕緊離開這兒,再做打算。”
此時百里求賢已是渾身浴血,帶著僅剩的兩個徒弟,加上雷有同、慕容緣和余震白三人,俱都殺得脫力。
他聽了上官鳴的言語,招呼眾人道
“上官大俠所言甚是,敵人不知道出了什么變故,我軍速退。”
這些武林高手,同心協力,瞬間沖破包圍,往秦嶺山頭退去,蘭陶莫奧也不追趕。
大將費允年在山腰接到百里求賢等人,見他們能夠突圍而出,心中大喜
“此番多蒙百里老英雄和諸位俠士相助,我費允年區區三千人馬,方能阻擋匈奴大軍三日三夜,諸位英雄能夠保全,也算是一件幸事。”
他遙望匈奴陣營,感慨萬分道
“沒想到匈奴勢大,且陣中不乏能征善戰之將,朝廷卻遠遠沒有重視這群虎狼之師。”
“好歹我同他們打了這一仗,知道了他們的進攻虛實,一定要將這些情況,盡快報予兵部,早做準備。”
百里求賢贊同道
“費將軍此言甚是,只不知匈奴為何軍中突然大亂才讓我等能夠突圍。”
當下費允年帶領大部隊往京城方向退走,只留下余震白、雷有同和慕容緣三人,藏身秦嶺,窺探匈奴大軍動向。
匈奴大軍在占領守軍中路大營后,竟然就地扎營,沒有繼續前進。
他們原地休整,偃旗息鼓,并無進軍之意,好似打了敗仗一般。
一日后,匈奴大軍終于往后方開拔,悉數退回了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