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是阿娘”徐秈這時也瞧見了徐娘子,興奮得小臉紅撲撲的。
他從小就對徐娘子十分依賴,像今天這樣離了大半天堪稱罕見。
“阿大,你也在這呀。”徐娘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一雙兒女。
其實她原本沒想來看大夫,只是和劉婦人一起買菜的時候,總被念叨這里的何大夫醫術有多高明,還說在何家醫館看病一點都不貴,這才半推半就地過來了。
“阿娘,我們碰巧走到了這邊。”寧姜隨意地解釋了句,順手將徐娘子手上的菜籃子接了過來,又讓徐秈去牽徐娘子的手,“怪我沒有考慮周全,真是得謝謝劉嬸嬸心善,愿意將我阿娘帶來醫館里看看脈象。”
“只是不知,這醫館有什么規矩”
劉婦人將寧姜的一番動作看了全,心底暗嘆他真是個孝順孩子,面上笑道“你別看這何家醫館小,在我們這穗余城可不少人知道,以前還聽說那李富商想請何大夫去做他們家的府醫,不過何大夫仁心,給婉拒了,才一直留在這里。”
“何大夫醫術高超,醫館里沒什么大規矩,就是不允許大聲講話,得注意些。”
說著,劉婦人看著寧姜像是想起了什么,瞧向徐娘子問道“對了,你們家里沒什么大戶人家的忌諱吧何大夫已經過了知非之年50歲,要是你們還在意男女之防,得先備上一塊帕子。”
徐娘子反應過來,趕緊擺手,“沒什么忌諱,家里都是在鄉地里刨食,哪會在意這些。”
劉婦人聽了卻不禁多瞧了寧姜幾眼,“看你家這孩子像是讀過書的人,有打算繼續找個學堂嗎”
徐娘子一愣,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
家里雖然是種田的,但徐二在世的時候,就想過以后一定要送孩子去學堂上學識字。
兩個孩子的名字也是徐二特意花了幾十個銅板,找鎮里的秀才起的。
后來有次,徐糯隨口問了句,“為什么村里的學堂,只可以男孩子去我們女孩子要是想識字怎么辦”
徐二當時就記在了心里,某天從鎮上買完貨回來,給徐糯帶了一本老舊的三字經。
徐娘子當時還有點責怪徐二浪費銀錢,就聽到徐二對徐糯這般說道“鎮里大戶人家,都會專門請教習給小姐識字,爹爹沒本事給阿糯請教習,不過阿糯之后出去玩的時候,留個心眼,看那些去學堂的男孩是怎么念的,爹爹以后每次出去賣貨,也給阿糯問上一兩個字,咱們悄悄地學,也能學會認字”
從那以后,兩父女就真的這么行動起來,一個專門等在學堂上課放學的路上偷聽,一個腆著臉,拿寫了字的紙,朝買吃食的童生或是掌柜問上一問。
女兒運氣好,從來沒出過岔子;老爹卻不一樣,冷言嘲諷沒少受過。
徐娘子都以為徐二會就此放棄,結果當時的女兒就那么軟聲細語地給她爹爹指著書念字,又端著熱水跟爹爹撒嬌,還抱著徐秈往爹爹懷里蹭。
然后第二天,她爹徐二就又打起了精神,像只打鳴的公雞,拿著徐娘子熬夜做的吃食和寫了新字的紙走了。
就這樣三四年下來,兩個人還真的把三字經給學成了。
“嬸嬸高看了,家里沒什么積蓄,小子能認些字,都是憑著阿爹一點點問來教導而成。現在只求安家,哪里還有功夫去學堂認字,不過以后等小秈大些,讓他補了爹爹的遺憾。”
寧姜也想起了原主以前和阿爹相處的日子,只不過她神識龐大,能一心二用,便代替徐娘子回了劉婦人。
劉婦人聽了這番解釋,又看到徐娘子愣神,知道是觸及傷心事了,趕緊轉移話題,“走走走,我跟你說,這何家醫館可不缺生意,咱們趕緊去拿個號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