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然性子毛糙,但畢竟受了十余年的理科生教育,加上兩年大學好幾篇小論文、大作業的磨礪,對于打印一份靠譜地圖這件事,做事還是非常有條理。
她先是查了當代詳細地圖,又將這份地圖,和網上某次盛傳的古代地圖進行比對,將名稱一一訂正。
楚朝跟她的時代已經差了九百年,雖然大致的地理沒什么太大區別,不過那條著名的濁河正處于改道時期。
所以河道還是有那么些許差別。
除此之外,葉敘年又特意查了查關于這次大地震的史料。
她摸到之前的“地震歷史頻道”公眾號,又根據此公眾號關聯了另一個“歷史地震頻道”公眾號。
葉敘年這兩個有啥區別嗎
事實證明還是非常有區別的。
前者公眾號多是關于世界所發生過的地震,后者更專注于本國歷史大大小小的地震以及其余大型災害,對歷史的積極或者消極影響,以及各類災害所導致的具體慘狀,還有常見的逃災tis小妙招。
葉敘年翻了翻上面的歷史記錄,發現標題要么特別學術化,要么就特別xc震驚部,但點進去一看,整片文章都彌漫著一股學究氣,文末還有一大堆引用文章。
嗯,難怪這個“歷史地震頻道”公眾號粉絲數非常少,文章瀏覽量也很低。
但非常幸運的是,關于葉敘年所遭遇的這次地震,公眾號之前連發了兩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里面詳細地闡述了地震的影響區域,還給配了一張小地圖。
第二篇文章聯動上一篇文章,講述了與這次災害并發的其余災害,還聯系了因此爆發的起義運動,進一步講述了關于楚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其中一個重要信息是,起義運動最先爆發于難民北上的途中。
大慶、大名府位于楚朝的華北地區,災難爆發后,難民分別有三撥逃亡的方向。
走北是進京、往南是下江南、去西是入蜀。
進京最容易,所以大部分的難民都是選擇這一條路。
而入蜀地勢太過復雜,下江南則路途太過遙遠,對比進京,人數就少了許多。
之后又因為黑死病的爆發,楚朝的當權者直接命人攔截、射殺逃難的難民,由此導致了起義運動。
不過受到缺衣少糧和疾病的雙重威脅,起義運動沒有維持太久,就內部分裂瓦解了。
葉敘年趕緊將兩篇文章復制打印,又特意將那張小地圖放大打印,但因為像素太低,小地圖只看得出大概,細節之處太過模糊。
葉敘年一邊打印資料的同時,一邊不禁慶幸自己和老爹選擇了下江南。
他們原本就是瀟湘人士,對于那邊的氣候也更加熟悉,再聯系這番信息,這個決定也更加顯出其中的明智了。
做完這些,葉敘年琢磨了下,試探地給“歷史地震頻道”后臺發了這么一段話。
“您好,請問您可以再出一篇關于楚朝滅亡,那次地震的相關消息的文章嗎我對它十分感興趣,認為作者您的文章也寫得十分好。而且,請問作者大大有沒有想過做次活動,跟讀者進行互動呢比如假設一個普通人穿越到那時候的大名府,他該如何做,才能順利逃生呢”
“嗯,對了,作者您文章里配的地圖太過模糊,能麻煩您再給我發一份更清晰的版本嗎十分感謝笑jg。”
本以為這段話可能發送失敗,但那個表示發送中的圈圈旋轉了一會,就消失了。
發送竟然也成功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