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這樣”
已經震撼完的齊雁風笑瞇瞇地舉起了手“寧振濤同志,我和子軒當年都在國外留學過,吃過不少西餐,雖然過去挺久了,但還很有印象,如果不介意我們口味不夠地道,我們也能幫著試吃。”
寧振濤看著眾人,忽然之間就有點羞愧說實話剛剛他是下意識覺得這一切辦不到的,可這才幾句話的功夫,這就立刻有了個完善的框架,非但很靠譜,而且就連失敗后的止損計劃都有了安排。
寧振濤看著那一桌他最近辛苦的成果。
一開始,他想的只是不讓他們養豬虧錢。
后來他想的是,多做點產品多賣點錢,多點收入。
而現在,他好像忽然有了能幫國家從外國人那掏錢的機會。
正在出神,寧振濤就見自己眼前的蜂蜜水被續碗了,寧奶奶很是舍得地給他打了一勺,這就是等同寧知星和寧知中的待遇了。
寧奶奶“爭點氣沒想到我們家老三也能從外國人那賺錢。”
明明還是沒影的事情,可聽著寧奶奶這么說,寧振濤就忽然覺得有種名為信心的東西牢牢扎根發芽。
他立刻從兜里掏出本子,這是跟二哥學的,要隨身帶著本子“阿星,你把剛剛說的再說一遍。”
寧振強看著自家小弟,目光若有所思地在寧知中和齊雁風身上打轉。
外語,好像挺重要的。
“外匯”聽到好友提及外匯,嚴老師夫婦不由地發出了一樣的疑惑聲音,手上的動作都停了下來。
協調把他們安置到大河村的人事先和縣里、呂大隊長都溝通過,這四位到了村里,那是不安排上工,畢竟他們提前把這幾位安排出來,就是希望他們少受點苦,能休息一番。
他們想歸這么想,現實就是另外一回事。
村里向來是活到老干活到老,沒什么年紀大了頤養天年的習俗。
郭子軒等四人被安排到村里后,也受到了這樣的氛圍影響,再加上在農場呆了這么些年,也實在不習慣無所事事的生活,他們隔三差五基本都會到后山坡去幫忙采點果子或是喂養家畜的食物。
他們這和正常上工不同,不用經記分員審核,干多干少都隨他們能力。
每天郭子軒他們四個便也會趁著這機會碰頭說會話,像是從前還在農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