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教授為首的教授團隊年齡最低的一個,也已經近60了。
他們來之前,就已然有了覺悟,他們是要來幫助這個新興的團隊,保護好國家關于機床進一步研發的希望之火的,而不是來給這希望之火加負擔、潑冷水的。
做足了心理準備后,他們雖然還是走的調動程序,可實際上就沒人是奔著經濟利益來的。
按著許教授的話就是“這些年來國家沒虧待我們,雖沒有大富大貴,可誰家也不短吃短喝,反正都是老骨頭了,少賺幾年錢也不打緊。”
他們甚至都想好了,這要是科技大學經費受限,他們連基礎工資都可以返還,只要給個吃住的地方不行,像是許教授等幾個家里相對闊綽,有點存款的,還特地把家里的錢給帶上了不少,尋思萬一實驗經費不足,他們可以補上。
他們這倒不是不信任科技大學,可國內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
雖說這幾年已經比剛建國時好了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家這還在起步發展階段,科研經費有限,需要研究的項目卻很多。
而且最讓人犯愁的是,不少項目都是得要引進國外的技術、設備來做參考的,且不說能不能引進得到吧,只要你想要,那就得燒外匯,哪那么多外匯能燒
有時候報告往上打,隔個半年一年都申請不來。
他們在首都都是如此了,更別說科技大學自主研發的項目了。
再加上這項目的負責人還是個本科學生,年紀又小,平時肯定不懂運作人脈可別小看人脈這東西,有時候條件緊張,他們就靠認識的人來置換資源。
這么一想,小姑娘能夠在之前的條件下研究出這么多東西,那簡直是天賦卓絕好嗎這要是能有人幫助,那不得一日千里直接上天
許教授夜不能眠,驚醒后在黑暗中久坐,堅定地做了決定。
比起在首都等著項目重啟,他更應該來給寧知星一點小小的幫助,也避免這孩子踩坑,落入陷阱,所以他們一定要來,而且是馬上要來
都想到了背水一戰的許教授一行人風塵仆仆地趕到,他們事先和陳博學通過一次電話。
當時電話一通
,一聽許教授等人要問寧知星的事情,陳博學語氣就挺差,可不知怎地越說他越開心,熱情滿滿,到了最后好像恨不得他們馬上就到學校一樣。
許教授等人不明所以,按時出發,可還真別說,陳博學是確實做到了熱情接待,從頭到尾,就沒露出一點為難。
許教授等人提出的諸多要求里,以陳博學為代表的的學校團隊那是有求必應,唯一沒答應就兩點,一是見寧知星,二是參觀實驗室。
前者是因為寧知星放假回家,還沒回學校,雖然開學前寧知星肯定會回a省省城,可陳博學堅決不肯提前喊寧知星回校,按他的說法,寧知星平時便很賣力學習實驗,這難得愿意乖乖放假,他們便恨不得讓這孩子多休息兩天。
后者呢,是因為實驗室早說了歸寧知星所有,學校雖然有鑰匙,可他們堅決不愿越過寧知星帶人進去參觀,哪怕是德高望重的許教授也一樣。
許教授“”
怎么這么一聽,這舍不得孩子沒假期,不愿意孩子實驗室被外人進去寧知星好像特別受重視,被當做寶貝一樣看待
不對,他們不能就這么被糊弄,這些只是表面功夫
已經將自己視為寧知星實驗團隊一員的教授們很是警戒,開始詢問“那現在寧知星團隊有幾個人”
“三個,不對,現在有五個人。”
一聽這話,許教授等人就皺眉了,這人員配備是不是有點少實驗室團隊不是非得要很多人,可也要看是什么項目呀寧知星研究的這項目,像是能少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