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振強的目的地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富人區。
隨著計程車往前行駛,道路兩邊的景色便漸漸地顯現出了差異。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處的繁華場景,但心里的感慨卻是如舊的,直到今天,他依舊能清楚地記得,自己剛到這時的感慨。
他從小腦子活,很早便開始經商,家中經濟寬裕,雖然性子儉省,但不可否認的是,什么天天去國營飯店下館子之類的奢侈項目,對他來說早就不算什么,之前有時候招待國外客戶,那還是得陪他們吃西餐的。
他見識過的不只有這些,在出國之前,寧振強還去過港城,他自覺自己已經大開眼界,可真等遠渡重洋,他才明白什么叫小巫見大巫。
很難想象,在國內那么多人還不能做到吃飽喝足的時候,國外已經把浪費化作了常態。
在國內還在人擠人從供銷社搶布,就是百貨大樓里賣的衣服款式翻來覆去也只有那幾種的時候,國外已經開始追求起了品牌。
除了這些,娛樂生活、高樓大廈、科技發展幾乎樣樣都有天差地別。
當時和寧振強同行的幾個人臉色都變了,他們欲言又止,眼中萬千種情緒轉換,最后化為了一種酸澀的情緒,在這種沖擊下,不少人都像變了個人一般。
寧振強并不能體會這些人的心情,同是看到這些場景的,他所想到的是雖然差距恍若鴻溝,可遲早有一天,他的國家也可以追上這份差距。
至于信心是從何而來那還用問嗎他相信自己,相信和自己一樣努力的人,更相信國家。
這份信任并不盲目,他做過有理有據的分析。
他是農民出身,打小吃苦慣了的,同行的人看到外國人先感慨的是他們的幸福生活,寧振強先感慨的卻是那些人比國人少了許多吃苦的精神。
要知道,他可不是一葉障目,去過國內不少地方的寧振強和農民相處過、和工人相處過,也和那些政府的領導相處過,他可以篤定地說,就是村里出了名的懶漢,比如說他弟這種,都和國外能被叫說一句勤快的人不相上下。
寧振強雖然不愛讀
書,可被小侄女、小侄子熏陶久了,他深刻地明白知識的重要性,他在來之前和來之后,便對國外的歷史做了深刻的了解,他看到的是世界風云變幻、看到的是形勢此起彼伏,既然世界的中心一直在變幻,那為什么就不能又重回他們國家
除了對歷史和人文的了解外,寧振強也從小侄女那聽說過不少國內科學家的拼搏奮斗,為國家鞠躬盡瘁,小侄女當時信誓旦旦地說過,他們遲早有一天,會做到彎道超車,對此,他毫無疑問,就是不信別人,他也愿意相信阿星,這世上是有天才的,阿星就是其中之一。
寧振強懂的大道理不多,歪理倒不少,他知道一點,努力未必起效,但放棄一定無用,只有“掙扎”,方能爭取到可能。
只可惜,他那么想,其他人未必那么想,寧振強不喜歡同行的人掛在嘴邊的話語,最后便選擇了和他們分道揚鑣。
離別時,那些人看他的眼神頗有些意味深長,像是不屑,又像是在看傻子。
寧振強沒理他們直接離開。
不過也許這就是無心插柳吧離開之后,他自由活動,大展拳腳,滿載而歸。
現在想起來,要不是當初及時分開,他還沒辦法賺那么多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