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猛然想起漢賦、漢賦,費祎這個通經學、懂詩賦的土著才子肯定會啊,有他擋在前面,足以應付了,寫的不好總比寫不出來好看多了。
心中計較已定,于是平靜地問道大王,不知以什么為題
孫權想了想,回道既然是為了今夜的宴會助興,不如就以席中之物為題,只要是與案桌上的酒、菜等物相關的,皆可以此作賦。
大王說得有理,只是不知何人先來
孫權笑道明之先生、文偉先生遠來是客,自然君等先來。
楊清拱手道那臣等就不客氣了。對費祎說道文偉,作賦就由你來吧。
孫權等人也不是真的定要楊清本人作賦,只是想以此勝過季漢一場罷了,因此對由費祎出戰并無意見。
楊清見狀暗自松了一口氣,面帶微笑地看著費祎。費祎只道是楊清故意將此出風頭的機會讓給自己,心下感激,拱手稱是。
此刻舞樂早已撤去,內侍又將筆墨書簡送了上來,殿內眾人的目光皆都聚在費祎身上,他卻毫不怯場,面色從容。
看著眼前的面餅,費祎有了靈感,遂拱手對孫權道大王,外臣就以此麥餅為題,作一篇麥賦。
好,先生盡管寫來。
費祎也不啰嗦,執筆將麥賦二字寫下,又沉思了一會兒,旋即開始動筆,不一會兒數百字的麥賦就已作完,中途也只停筆思考了片刻,完全說得上是一揮而就、一氣呵成。
殿內眾人見費祎才思如此敏捷,均是暗自佩服,孫權接過文簡,飛速看了一遍,又名內侍當眾誦讀。
費祎這篇麥賦以麥谷入題,先是描述了麥谷的好處,又以此延伸到朝政上,由小見大闡述了治國理政的道理。
東吳君臣聽完之后,也不得不承認此賦用時雖短,但亦可稱之為佳作,均向費祎稱贊起來。
孫權也贊揚了幾句,看向自家臣子道文偉先生的麥賦可謂佳作,不知哪位愛卿愿意作一篇賦文與之相和
臣愿和之。
孫權話音剛落,一道熟悉的年輕聲音已然響起。眾人看去,果然是東吳最有名的青年俊杰諸葛恪。
適才被楊清以大義壓了一場,諸葛恪心中是一萬個不服氣,此刻聽到孫權發問,他哪里還按捺得住,立刻就站了出來。
是元遜啊,既然你愿意,那就由你應和吧。
其實孫權心中的人選也是諸葛恪,對這位從小就有才名的神童他一向喜愛得很,有宴會孫權也總是會帶上諸葛恪,每每希望其以非凡的才智難住他人。
是。
既然文偉先生作了一篇麥賦,那恪也就相應地作一篇磨賦。諸葛恪朗聲說道。,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