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眾卿都以為可先不救江夏,那就這么定下來。說道。
他雖是英主,但一來年歲畢竟不大,二來初論軍國大事就得到滿朝文武的認可,語氣中難掩興奮之意。
“諸位愛卿,哪位愿去解襄陽之圍?”
“陛下,臣愿往!”
朝班中閃出一位面容冷峻的高大男子,眾人看去正是輔政大臣、撫軍大將軍司馬懿。
司馬懿臉上雖然極其平靜,但此刻心中卻是激動萬分,他等了多年終于等到一個染指兵權的機會了。
自從出仕以后,他一直都在文臣行列,不知曹操和曹丕兩位先主是有意還是無意,一直都未給他領兵的機會,要知道司馬懿可曾在他們面前展露過優秀的軍事才干的。
雖說曹魏一直都有宗室執掌兵權的規矩,但也不可能完全絕了外姓領兵的機會,以前的五子良將就是外姓領兵的代表,曹魏只要將主要兵權放在自家人手里即可,畢竟抓住所有兵權是不現實的。
當然此刻的司馬懿想外出領兵并非為了什么陰謀野心,只是為了一展他心中的抱負罷了,現在的他還是那個受人敬仰的大魏忠臣。
“好,卿家果然忠君愛國,不愧是我大魏的柱石。”曹叡笑著說道。
只是他臉上雖是一臉微笑,但一雙銳利的眼睛卻不經意地瞥了司馬懿一下,這一眼微不可察、不著痕跡,他人全未發現。
曹叡想起了自己父皇臨終前留下的一番告誡,司馬懿是一位天下罕見的大才,有他輔佐大魏必定興旺,只是太祖武皇帝曾言此人鷹視狼顧、城府頗深,饒是以太祖之能都對此人看不透徹,因此對司馬懿不可輕易付予兵權,用此人也要防此人,不可讓其脫離掌控。
只是現在司馬懿既是輔政大臣,又一直忠心耿耿,其對大魏之忠誠朝野上下都是交口稱贊的,更何況他又是應命主動請纓,曹叡一時委決不下,不知該不該放司馬懿外出掌軍。
然而一剎那之間他就有了決斷,旋即繼續說道:“就以司馬卿家前去坐鎮宛城,以解襄陽之圍。”
“臣領旨。”司馬懿伏地領命,他心中雖是激動萬分,但外表幾乎依舊平靜如常,只表現出幾分受皇帝器重的喜色。
其實曹叡之所以愿意司馬懿領兵,除了對他一貫忠誠的信任之外,最大的原因乃是對自己的自信。
曹叡相信以自己的手段能夠掌控住一切意外因素,再加上他才二十出頭,比司馬懿小了二十多歲,他完全不擔心在自己的御極生涯中制不住一個年近半百的人,故而這才放心地使用其才。
“至于出兵淮揚,眾位愛卿以為何人堪當此任?”
陳群出班奏道:“陛下,臣舉薦征東大將軍曹休擔當此任。征東大將軍常在東線與東吳作戰,熟悉那里的將士和地形,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嗯。”曹叡頷首道:“曹愛卿以為如何?”
出兵東線本就是曹休提議的,他當然愿往,遂答道:“陛下,臣愿領兵出擊淮揚為陛下殺賊。”
“好,愛卿有此豪氣,朕焉能不允?”曹叡朗聲道:“東線之敵就交予愛卿對付了。”
“諾。”
石陽城下,大雨瓢潑,吳主孫權望著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的數萬大軍,心中是志得意滿、豪氣萬丈,此次出兵定要將江夏收取囊中。